[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97899.1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林;刘赞森;申宏霞;王琦;张健;董瑞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3/28;F01N3/20;F01N3/022;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一处理装置并排布置,其中: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柴油颗粒过滤器和尿素混合腔;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和排气管,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与所述尿素混合腔连通;传感器组布置在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阶段部分双前桥及危化品国Ⅵ车型后处理器难以布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国Ⅵ排放法规的实施,国Ⅵ后处理器装置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PM及NOx。国Ⅵ阶段排放法规污染物限值相对国Ⅴ氮氧化物的限值降低80%,同时增加了对颗粒物数量及质量的限值要求,因此国Ⅵ后处理系统普遍采用氧化型催化器(DOC)+颗粒捕捉器(DPF)+选择性催化欢迎(SCR)+氨气氧化催化(ASC)方案。
目前国Ⅵ车型后处理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案为方型和圆筒型后处理器,对于双前桥车型由于方型后处理器体积大、重量重,一二轴之间难以布置;圆筒型后处理器虽然可以布置在纵梁下侧,但是长度长、直径大,也无法布置在一二轴之间,后处理器的后移会使整车排气管路过长,从而导致尾气温度低、SCR转化效率低下以及整车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国Ⅵ后处理器有四个排温、两个压差传感器、一个颗粒传感器及喷嘴总成,传感器多、连接线束复杂,底盘上布置容易导致装车效率低、管线路乱及管线路接错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以解决现阶段部分国Ⅵ车型后处理器难以布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柴油颗粒过滤器和尿素混合腔;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和排气管,所述进气路线与所述出气路线反向平行,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与所述尿素混合腔连通;
所述传感器组布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一对弯折管、若干个箍带和线束支架,一对所述弯折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箍带连接在弯折管上并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所述线束支架被配置为固定各线束并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间隔预设距离。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箍带包括两个上箍带和两个下箍带,两个所述上箍带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两个所述下箍带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尿素混合腔中设有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若干个排温传感器、氮氧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颗粒传感器,且所述排温传感器、所述氮氧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所述颗粒传感器与所述喷嘴的连接线束集成在所述线束端子。
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温传感器包括第一排温传感器、第二排温传感器、第三排温传感器、第四排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排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排温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前后两端的表面,所述第三排温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排温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前后两端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7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工厂仿真模拟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供热分区吸收式换热机组及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