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0131.3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许一;钱筱暄;王向阳;李梦雅;朱永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33/24;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 坡度 人工降雨 径流 试验 系统 | ||
1.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箱(10)、第一水管(11)、马里奥特瓶(20)、第二水管(21)、水位平衡槽(30)、第三水管(31)、水位平衡管(32)、收集箱(40)、入渗多坡度试验区(50)、设置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50)上方的人工降雨装置,第一水管(11)的一端与供水箱(10)连通,第一水管(11)的另一端与马里奥特瓶(20)连通,第一水管(11)设置有电磁阀(12);第二水管(21)的一端与马里奥特瓶(20)连通,第二水管(21)的另一端与水位平衡槽(30)连通,第三水管(31)的一端与水位平衡槽(30)连通;水位平衡管(32)的上端设置在水位平衡槽(30)的内部,水位平衡管(32)的下端设置在收集箱(40)的内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50)包括水平面投影为矩形的混凝土槽(52),第三水管(31)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槽(52)的内部连通,混凝土槽(52)的内部安装有两块竖直的混凝土板(51),混凝土槽(52)的内部被两块混凝土板(51)分隔为具有坡度的第一分区(50a)、位于两块混凝土板(51)之间且具有坡度的第二分区(50b)、具有坡度的第三分区(50c),混凝土板(51)的下端与混凝土槽(52)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间隙;人工降雨装置包括龙门架(71)、多个喷射方向朝下的喷头(72),喷头(72)与龙门架(71)的顶部固定连接,喷头(72)均设置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50)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里奥特瓶(20)的顶部设置有气压控制阀(22),所述马里奥特瓶(20)的上部设置有竖直的气压平衡管(23),所述气压平衡管(23)的下端设置在马里奥特瓶(20)的内部,气压平衡管(23)的下端与马里奥特瓶(20)的瓶底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气压平衡管(23)的上端设置在马里奥特瓶(20)的外部,所述气压平衡管(23)与马里奥特瓶(20)之间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控制阀(22)包括孔塞,所述马里奥特瓶(20)的顶部设置有与孔塞相匹配的螺孔,所述孔塞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孔塞与马里奥特瓶(20)的顶部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1)与马里奥特瓶(20)的连通处设置在马里奥特瓶(20)的瓶底,所述第二水管(21)与马里奥特瓶(20)的连通处设置在马里奥特瓶(20)的瓶底;所述第二水管(21)与水位平衡槽(30)的连通处设置在水位平衡槽(30)的槽底,所述第三水管(31)与水位平衡槽(30)的连通处设置在水位平衡槽(30)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里奥特瓶(20)的上部还设置有用来测量马里奥特瓶(20)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31)与混凝土槽(52)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层(3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平衡管(32)的上端与气压平衡管(23)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50a)坡面的坡角为40°,所述第二分区(50b)坡面的坡角为30°,所述第三分区(50c)坡面的坡角为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渗多坡度试验区(50)的外部设置有L形排水沟(80),所述混凝土板(51)的上端处设置有径流集水槽(51a),径流集水槽(51a)与排水沟(80)之间设置有三角量水堰一(60),径流集水槽(51a)与排水沟(80)之间通过三角量水堰一(60)连通;第三分区(50c)与排水沟(80)之间沿着混凝土槽(5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三角量水堰二(61),第三分区(50c)与排水沟(80)之间通过三角量水堰二(6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01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