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0131.3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许一;钱筱暄;王向阳;李梦雅;朱永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33/24;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 坡度 人工降雨 径流 试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包括供水箱、第一水管、马里奥特瓶、第二水管、水位平衡槽、第三水管、水位平衡管、收集箱、入渗多坡度试验区、人工降雨装置,入渗多坡度试验区包括水平面投影为矩形的混凝土槽,混凝土槽的内部被两块混凝土板分隔为具有坡度的第一分区、位于两块混凝土板之间且具有坡度的第二分区、具有坡度的第三分区,人工降雨装置包括龙门架、多个喷射方向朝下的喷头。该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各试验区的水位易控制,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方便设置对照实验且对照实验结果直观,便于多坡度的对比实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属于径流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研究降雨过程中产生径流,除了与土质本身影响外,土体的坡度也影响径流量的大小,为了研究同一区域地下水位相同不同坡度下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大小,目前许多的试验为多组单个固定坡度下的人工降雨径流试验,占据空间大、成本高,且无法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同区域地下水位相同情况下不同坡度的径流试验无法完成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包括供水箱、第一水管、马里奥特瓶、第二水管、水位平衡槽、第三水管、水位平衡管、收集箱、入渗多坡度试验区、设置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上方的人工降雨装置,第一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箱连通,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马里奥特瓶连通,第一水管设置有电磁阀;第二水管的一端与马里奥特瓶连通,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水位平衡槽连通,第三水管的一端与水位平衡槽连通;水位平衡管的上端设置在水位平衡槽的内部,水位平衡管的下端设置在收集箱的内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包括水平面投影为矩形的混凝土槽,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槽的内部连通,混凝土槽的内部安装有两块竖直的混凝土板,混凝土槽的内部被两块混凝土板分隔为具有坡度的第一分区、位于两块混凝土板之间且具有坡度的第二分区、具有坡度的第三分区,混凝土板的下端与混凝土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间隙;人工降雨装置包括龙门架、多个喷射方向朝下的喷头,喷头与龙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喷头均设置在入渗多坡度试验区的正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马里奥特瓶的顶部设置有气压控制阀,所述马里奥特瓶的上部设置有竖直的气压平衡管,所述气压平衡管的下端设置在马里奥特瓶的内部,气压平衡管的下端与马里奥特瓶的瓶底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气压平衡管的上端设置在马里奥特瓶的外部,所述气压平衡管与马里奥特瓶之间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压控制阀包括孔塞,所述马里奥特瓶的顶部设置有与孔塞相匹配的螺孔,所述孔塞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孔塞与马里奥特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水管与马里奥特瓶的连通处设置在马里奥特瓶的瓶底,所述第二水管与马里奥特瓶的连通处设置在马里奥特瓶的瓶底;所述第二水管与水位平衡槽的连通处设置在水位平衡槽的槽底,所述第三水管与水位平衡槽的连通处设置在水位平衡槽的槽底。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马里奥特瓶的上部还设置有用来测量马里奥特瓶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水管与混凝土槽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水位平衡管的上端与气压平衡管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分区坡面的坡角为40°,所述第二分区坡面的坡角为30°,所述第三分区坡面的坡角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0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