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7635.8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钢;何建伟;陈小兵;黎小兵;辛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板 模式 自动 切换 电路 | ||
1.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ATX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ATX电源S1并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
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连接有响应电源S2;
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的公共端点连接有响应电源S3,所述响应电源S3的输出电压值大于所述响应电源S2的输出电压值,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接口并联后与所述ATX电源S1连接,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与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接口并联后连接,且二者的公共端点连接有双路供电电源S4,所述双路供电电源S4的输出电压值小于所述响应电源S3的输出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有电阻R1,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有电阻R2,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有电阻R3,所述ATX信号端的输入信号经所述电阻R1后进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ATX电源S1的输出电压流经所述电阻R2后进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响应电源S3的输出电压流经所述电阻R3后进入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为额定参数是0.3A/60V的场效应管2N7002,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为额定参数是0.3A/60V的场效应管2N7002,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为额定参数是12A/30V的单端场效应管AON6414,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为额定参数为-12A/-30V的单端场效应管AO4407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TX电源S1为+5V,所述响应电源S2为+5V,所述响应电源S3为+12V,所述双路供电电源S4为+5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有接地电容C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串联有接地电容C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接口并联后串联有接地电容C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串联有接地电容C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76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开关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卷材送料设备及图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