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7635.8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钢;何建伟;陈小兵;黎小兵;辛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板 模式 自动 切换 电路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其栅极与ATX信号端连接;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其栅极连接有ATX电源S1并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其栅极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其源极端连接有响应电源S2;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其栅极与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其栅极、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有响应电源S3,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与ATX电源S1连接,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与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连接有双路供电电源S4。本申请的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实现了主板对多种电源上电模式的兼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工控行业电源从控制管理大致分AT和ATX两类电源,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V5SB_ATX StandBy电。AT电源是自动上电开机,ATX电源要求用户手动触发后上电开机。现有技术中的主板电源设计,大多只符合AT和ATX两类电源中的一种电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作出判断去挑选电源,使用步骤繁琐,且无法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导致用户需要增加研发的成本,开发适配不同电源的主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通过场效应管的导通特性,在主板接入不同的电源时,导通不同的场效应管,使主板电源能够对主板供电使主板开机,实现了主板对不同电源的兼容功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板上电模式的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ATX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ATX电源S1并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所述N 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连接有响应电源S2;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的公共端点连接有响应电源S3,所述响应电源S3的输出电压值大于所述响应电源S2的输出电压值,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接口并联后与所述ATX电源S1连接,所述P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源极端接口并联后与所述N沟道单端场效应管的漏极端接口并联后连接,且二者的公共端点连接有双路供电电源S4,所述双路供电电源S4的输出电压值小于所述响应电源S3的输出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7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开关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卷材送料设备及图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