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蹬车梯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9006.5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3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夏梦雨;孟令锋;吕志龙;张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3/00 | 分类号: | B61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英静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蹬车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蹬车梯及轨道车辆。蹬车梯用于轨道车辆上,轨道车辆的司机室正下方设置有转向架和车体底架边梁,蹬车梯包括蹬车梯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蹬车梯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在蹬车梯主体的两侧;蹬车梯主体置于转向架和车体底架边梁之间,且第一连接板与转向架连接,第二连接板与车体底架边梁连接;蹬车梯主体用于脚踏。本实用新型使用车体底架边梁和转向架之间的有限安装空间内安装蹬车梯,避免了蹬车梯采用多块连接板直接组焊在车体上造成的安装空间大的问题。此外,蹬车梯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连接,简化了蹬车梯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蹬车梯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交通车辆的蹬车梯多采用多块连接板直接组焊在车体上,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因此,如何简化蹬车梯的结构,减小占用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蹬车梯,以简化蹬车梯的结构,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蹬车梯,用于轨道车辆上,所述轨道车辆的司机室正下方设置有转向架和车体底架边梁,所述蹬车梯包括蹬车梯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蹬车梯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蹬车梯主体的两侧;
所述蹬车梯主体置于所述转向架和所述车体底架边梁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转向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车体底架边梁连接;
所述蹬车梯主体用于脚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蹬车梯主体的第一侧壁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向所述蹬车梯内部延伸。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转向架的抗蛇形减振器安装座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蹬车梯主体的第二侧壁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向所述蹬车梯内部延伸。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车体底架边梁的C型槽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蹬车梯还包括防滑板;
所述防滑板安装在所述蹬车梯主体的内底面上。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滑板为花纹铝板。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蹬车梯主体的内底面设置有防滑层。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蹬车梯主体呈U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与转向架的抗蛇形减振器安装座连接,第二连接板与轨道车辆的车体底架边梁连接实现蹬车梯的安装,使用车体底架边梁和转向架之间的有限安装空间内安装蹬车梯,避免了蹬车梯采用多块连接板直接组焊在车体上造成的安装空间大的问题。此外,蹬车梯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折弯一体成型连接,简化了蹬车梯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蹬车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90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