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3405.5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周立;黄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34;B60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防撞梁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梁体和前盖板,前盖板安装于梁体的一侧。其中,梁体与前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通风件,每一通风件的一端与梁体的另一侧连通,每一通风件的另一端与前盖板背离梁体的一侧连通,以使梁体的另一侧与前盖板远离梁体的一侧连通进行气体交换。通风件的外壁面设有盲槽,以使通风件在通风件的轴向上受力时能够产生溃缩变形。前盖板与梁体之间设置有通风件,通风件不仅可以削弱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对冷却模块的遮挡作用,使得其通风量增大,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通风件还可作为梁体与前盖板之间的支撑结构,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是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的主要结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整车的碰撞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它与周边其他零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互影响。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动机功率不断提高,其冷却需求也随之增长。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快速发展,新增的电池、电机、电机控制模块等三电系统对汽车的冷却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汽车前舱的布局十分紧促,往往没有富余的空间用以提升冷却模块的性能,通常情况下,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会遮挡冷却模块,如果汽车的前防撞梁又恰好正对着进气格栅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冷却模块的通风效果,从而导致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较差。
另外,为了保证汽车正面碰撞时载荷传递路径的连续性,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位置必须与前端纵梁的位置对应,以及为了保证前防撞梁的结构强度,不宜通过削减前防撞梁的尺寸而提高汽车冷却模块的通风效果。
此外,通过改变进气格栅与纵梁的相对位置,或在其它位置增加开口提高汽车冷却模块的通风效果,这样可能会影响造型的美观,并造成整车开发时间节点的延迟。
因此,在不改变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造型,以及不改变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布置空间和各系统相对位置的前提下,既提高汽车前舱的通风效果,又保证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碰撞安全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无法兼顾通风效果以及碰撞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通过在梁体和前盖板之间设置带有凹槽的通风件,使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在具备通风效果的前提下,还具有较好的碰撞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
梁体和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安装于所述梁体的一侧;
所述梁体与所述前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通风件,每一所述通风件的一端与所述梁体的另一侧连通,每一所述通风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盖板背离所述梁体的一侧连通,以使所述梁体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前盖板远离所述梁体的一侧连通进行气体交换;并且,
所述通风件的外壁面设有盲槽,以使所述通风件在所述通风件的轴向上受力时能够产生溃缩变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前盖板与梁体之间设置有通风件,通风件不仅可以削弱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对冷却模块的遮挡作用,使得其通风量增大,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通风件还可作为梁体与前盖板之间的支撑结构,以避免梁体和前盖板因设置开口而对结构强度的削弱作用,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另外,通风件的周侧上对称形成有至少一对盲槽,盲槽的设置可使得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碰撞能量过大时,通风件可进一步溃缩以吸收能量,进而减小汽车碰撞产生的损害程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不仅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还具有较好的碰撞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通风件的外壁面相对于所述通风件的轴线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所述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3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出杆油缸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粉料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