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线路溶洞病害图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2477.4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5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少波;李永良;杨冲;伍邦义;张学秀;梁运鸿;廖盛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润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7/06 | 分类号: | B61B7/0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强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线路 溶洞 病害 图像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线路溶洞病害图像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移动机器人,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架至少两条导向缆索,两支撑架在铁路线路的同一侧、沿平行于铁路线路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各导向缆索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架相连,两导向缆索沿平行于铁路线路的方向设置在支撑架的上方,两导向缆索在垂直于铁路线路的方向上相距一定距离;移动机器人顶部对应两个导向缆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装置,各导向缆索分别与相应的滑动装置配合;移动机器人与监测平台无线连接。优点是:实时拍摄铁路线路的溶洞情况,自动识别不同的溶洞灾害情况,根据溶洞灾害情况,自动分类告警级别,让管理人员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作出应对措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洞病害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线路溶洞病害图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轨道的某些线路区域属于岩溶及其发育区,路基属于山地丘陵侵蚀地貌。地标覆盖层厚约2-13m,主要粉质为粘土、软土、砂土、圆砾土及角砾土,局部稍厚;下伏泥盆系统上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局部裂隙,节理较发育,岩溶发育,为极易坍塌区。这些线路容易发生溶洞病害,严重危害行车安全;同时灾害发生随机随时,相应的管理人员无法提前预知,也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铁路车辆运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线路溶洞病害图像监测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线路溶洞病害图像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与监测平台相连,所述铁路线路至少一侧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移动机器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架至少两条导向缆索,两所述支撑架在所述铁路线路的同一侧、沿平行于所述铁路线路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各所述导向缆索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架相连,两所述导向缆索沿平行于所述铁路线路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两所述导向缆索在垂直于所述铁路线路的方向上相距一定距离;所述移动机器人顶部对应两个导向缆索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装置,各所述导向缆索分别与相应的滑动装置配合;所述移动机器人与所述监测平台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高速摄像头,所述高速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朝向所述铁路线路。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两个沿平行于所述导向缆索的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轮,所述滑轮与相应的导向缆索配合,令所述滑轮沿所述导向缆索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器人上靠近所述高速摄像头的位置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根据天亮程度自动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监测装置能够实时拍摄铁路线路的溶洞情况,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自行分析系统,自动识别不同种类、大小、直径、深浅的溶洞灾害情况,并且按照溶洞形成的大小和深度情况,自动分类告警级别,让管理人员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以便相关人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监测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机器人;2、导向缆索;3、滑轮;4、监测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润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润惠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2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智能控制的五金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