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4894.4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6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年;蒋鑫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硬件 控制 485 收发 引脚 通讯 设计 荧光 传感器 | ||
1.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步进电机(3),且步进电机(3)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步进电机(3)的外部设置有筒型支柱(2),且筒型支柱(2)与底座(1)气焊连接,所述步进电机(3)输出端的上方设置有转轴(5),且转轴(5)与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转轴(5)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块(6),且转动块(6)与转轴(5)榫接,所述转动块(6)的上方设置有传感器壳体(7),且传感器壳体(7)与转动块(6)贴合连接,所述传感器壳体(7)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6),且隔板(16)的两端均延伸至传感器壳体(7)的内部,所述隔板(16)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20),且电路板(20)与隔板(16)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路板(2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光耦传感器(21)和485芯片(22),光耦传感器(2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光耦传感器(21)和485芯片(22)均与电路板(20)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一侧设置有集光片(15),所述集光片(15)的一侧设置有透光镜(14),且透光镜(14)和集光片(15)均与传感器壳体(7)贴合连接,所述传感器壳体(7)的一侧设置有采光玻璃罩(9),且采光玻璃罩(9)与传感器壳体(7)密封连接,所述采光玻璃罩(9)的一侧设置有棱镜(11),且棱镜(11)与传感器壳体(7)贴合连接,所述采光玻璃罩(9)的上方设置有指示灯(8),所述采光玻璃罩(9)的下方设置有开光按钮(10),且开光按钮(10)和指示灯(8)的一端均延伸至传感器壳体(7)的内部,所述筒型支柱(2)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5),所述转动块(6)与筒型支柱(2)之间设置有滑块(24),滑块(2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滑块(24)的一端均延伸至滑槽(2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3)与筒型支柱(2)之间设置有硅胶垫(4),且硅胶垫(4)分别与步进电机(3)和筒型支柱(2)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6)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8),所述蓄电池(18)的外部设置有干燥垫(19),且干燥垫(19)分别与传感器壳体(7)、蓄电池(18)和隔板(16)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18)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孔(17),且散热孔(17)的一端贯穿传感器壳体(7)并延伸至传感器壳体(7)的外部,所述散热孔(1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23),且过滤网(23)与散热孔(17)的内壁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镜(14)的一侧设置有滤光片(13),且滤光片(13)与传感器壳体(7)贴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11)的一侧设置有荧光涂层(12),且荧光涂层(12)与棱镜(11)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5)的内部设置有滚轮(26),且滚轮(26)的两端均与筒型支柱(2)转动连接,所述滚轮(26)与滑块(24)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控制485收发引脚通讯设计的荧光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85芯片(22)的RO脚与电阻R3电性连接,所述485芯片(22)的RE脚和DE脚并联并与电阻R7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7与电阻R8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与5V电压电性连接,所述485芯片(22)的DI脚与电阻R10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与电阻R9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9与5V电压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与三极管Q1的R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C脚分别与电阻R7和电阻R8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脚接地,所述485芯片(22)的B脚与电阻R5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485芯片(22)的A脚与电阻R6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6与5V电压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与光耦传感器(21)的K脚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A脚与5V电压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E脚与接受数据指示灯RXD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C脚与电阻R4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与光耦传感器(21)的C脚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E脚接地,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A脚和电阻R4的一端均与3.3V电压电性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21)的K脚与电阻R11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1与发送数据指示灯TXD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48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柴油发电机组消声罩
- 下一篇:一种船舶应急照明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