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焊接框架的检测校型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2810.8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01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党承瑜;刘智豪;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B21D3/12;B21C4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邹大坚 |
地址: | 4113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焊接 框架 检测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框架的检测校型一体化装置,包括用于与外部传输机构对接的机架平台,机架平台的下方设有可升降的辊筒传输机构、用于升起后将外部传输机构传输来的焊接框架继续传输至机架平台、并在下降后使焊接框架落放于机架平台上;机架平台上设有定位固定机构和可升降的检测机构,定位固定机构用于将焊接框架固定后、使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作业;机架平台上还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对焊接框架进行校型的移动校型机构、以用于对检测后的焊接框架进行不同位置的校型作业。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度高、检测校型效率高、检测校型精度高、大大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和危险性、大大提高产品品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自动焊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焊接框架的检测校型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中需要焊接一种大型框架件,这种大型框架件由多个材料零件焊接成型。因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内力变化,成型后会行有较大的的变形,因此需要在焊接完成后进行检测和矫正校型。传统的检测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工拿着卷尺、卡尺、角尺等测量工具,一个一个的对焊接点进行测量,检测出需要校型的地方后标记,再进行后续的校型作业。传统的校型是通过火焰加热的方式,使焊件局部受热后迅速冷却,产生内应力的变化。目前这种方式比较依赖于人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不具有通用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一是工作效率低。在检测时,由于需要依靠人工拿着卷尺、卡尺、角尺等多个测量工具一个一个的对焊接点进行测量,并且大型框架件的焊接点又多,这导致检测工作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后续校型作业的开展。同时,在校型时,由于需要依靠人工拿着火焰枪、校型工装等多个工具一个一个的对需校型的焊接点进行加热校型、然后再又采用水冷等方式进行冷却,这导致校型工作效率也极低,严重影响了后续作业的进行。
二是检测和校型都不具有统一性,精准性差。由于人工检测比较依赖于质检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导致人工检测每次的操作手法和经验等都不具有统一性,这导致不同批次的框架件产品之间、或者同一个框架件产品的不同焊点之间的检测结果都不具统一性,检测精准性差,也影响了后期的校型精度,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强度。同时,由于现有的校型大多通过对工件局部加热、然后用水冷等方式,使工件局部发生应力变化从而形变的目的,这种手法也是依赖于工人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导致人工校型每次的操作手法和经验等也都不具有统一性,这导致不同批次的框架件产品之间、或者同一个框架件产品的不同焊点之间的校型结果都不具统一性,校型精准性差,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强度。
三是劳动强度大,易出错。由于采用人工检测和人工校型,这导致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由于大型框架件的焊接点又多,导致常出现某个焊点忘记检测或忘记校型、跳过检测或跳过校型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强度。
四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不论是检测还是校型作业,不但在进行检测时和校型时是人工操作,同时在检测前后和校型前后也都需要进行人工上料、人工下料,使得检测和校型不能配合其他的自动化设备(例如不能连接自动上料下料传输设备)使用;同时,检测和校型之间也不能实现一体化集成作业,两个不同的作业要求使得作业占地大,不能满足高效率、自动化的作业需求,不能形成自动化、系统化作业。
五是作业危险性大。检测时由于是人工参与,并且焊接框架又比较笨重,导致容易发生磕碰、撞压的作业风险。同时,校型时由于需要依靠人工拿着火焰枪、校型工装等多个工具一个个的对焊接点进行加热校型、然后再采用水冷等方式进行冷却,这使得作业现场存在高温、火苗、冷却水、冷却水蒸气等危险成分,不但容易发生员工误操作危险,而且使得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集成度高、检测校型效率高、检测校型精度高、大大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和危险性、大大提高产品品质的一种用于焊接框架的检测校型一体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2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能分子振荡集热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