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处理小型给水处理站排出污泥的污泥干化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3633.1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4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汪光宁;王桂凤;马永跃;孙杰;洪求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小型 给水 排出 污泥 干化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小型给水处理站排出污泥的污泥干化场,包括进水管、进水闸阀、布水多孔管、污泥干化床、多孔出水管、出水闸阀和出水管,所述污泥干化床至少包括两个污泥干化池,每个所述污泥干化池分别设有布水多孔管,每个所述布水多孔管通过进水闸阀和所述进水管连通,每个所述污泥干化池底部分别设有过滤渗水层和出水汇合管,每个所述过滤渗水层包括过滤层和多孔出水管,所述多孔出水管埋覆于过滤层中,所述多孔出水管与出水汇合管连通,所述出水汇合管通过出水闸阀和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场不仅投资低,出水水质好,而且不用专门设岗,无劳动定员,不耗电,不耗气,不加药,运行维护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厂或其它工厂的自备小型给水处理站中排出污泥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小型给水处理站排出污泥的污泥干化场。
背景技术
对于地表水源,给水处理最常用的澄清工艺是反应、沉淀、过滤。沉淀池和过滤池在日常运行时都要排出污泥,反应池也有排泥阀会排泥。其成分一般为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部分溶解物质以及在净水过程中投加的各种药剂。大型水厂常见的污泥处理工艺是排泥池→浓缩池→加药(聚丙烯酰胺)→板框压滤机(或者带式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真空过滤机)。其中机械脱水除了需要配套絮凝剂加药系统,还需要配置压缩空气系统或者抽真空系统。
水泥工厂的自备给水处理站规模都不大,常见处理规模50m3/h~300m3/h。因为给水处理规模小排泥量就特别小,再为污泥处理配套带加药、压缩空气、抽真空系统的机械脱水装置,显然不符合成本投入,没有合适规模的污泥脱水机械,而且机械脱水还需要专门设操作岗位,配药,吹泥,运泥等等。所以,目前大多数水泥工厂的自备给水处理站都没有配备污泥处理设施,排出的污泥直接流入雨水沟汇入河流。
遇到环保要求高的项目,厂家通常的做法是让设计院再设计个污泥浓缩池,但不脱水。污泥浓缩池出水水质仍然很差,会污染河流。而且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含仍然很高,大约在 98%~96%。而污泥脱水以后,泥饼含固率提高到20%以上,体积大大缩小,所以不脱水也不便于汽车运输和最后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入成本低、且污泥处理效果好的用于处理小型给水处理站排出污泥的污泥干化场。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小型给水处理站排出污泥的污泥干化场,包括进水管、进水闸阀、布水多孔管、污泥干化床、多孔出水管、出水闸阀和出水管,所述污泥干化床至少包括两个污泥干化池,每个所述污泥干化池分别设有所述布水多孔管,每个所述布水多孔管通过进水闸阀和所述进水管相连,每个所述污泥干化池底部分别设有过滤渗水层和出水汇合管,每个所述过滤渗水层包括过滤层和多孔出水管,所述多孔出水管埋覆于所述过滤层中,位置靠近过滤层底部,所述多孔出水管与所述出水汇合管连通,所述出水汇合管通过所述出水闸阀和所述出水管相连。不同的污泥干化池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污泥干化池进水闸阀和出水闸阀打开,允许进水、过滤、排水;另一个污泥干化池则进水闸阀和出水闸阀关闭,处于干化或者运泥状态,两个污泥干化池定期轮换。
优选的,所述布水多孔管(2)开孔总面积相当于进水管截面积的200-300%,孔径100-200mm。
优选的,所述多孔出水管开孔总面积相当于进水管截面积的400-600%,孔径5-11mm。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上层粗砂层和下层砾石层,所述多孔出水管埋覆于所述下层砾石层中。
优选的,所述粗砂层厚度为0.1-0.15m,所述粗砂的粒径为0.5-2mm。
优选的,所述砾石层厚度为0.3-0.4m,所述砾石的粒径为15-20mm。
优选的,所述布水多孔管设于污泥干化池的上端口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3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级热管热回收空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新型铜门弧线门缝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