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式压缩机及并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8915.9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9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曾钢;耿樵;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9/02;F04C29/00;F04C2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夏彬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压缩机 并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并联系统,该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输液器,至少一根均油管,所述均油管包括:出油口;吸油口;以及连接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吸油口的管子;所述管子包括上壳盖区域、弯折区域和的直管区域;所述弯折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直管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压缩机的均油管设计有直管区域和弯折区域,在保证均油管性能的同时,更靠近压缩机壳体的直管区域可减少及预防运输中碰撞而造成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压缩机应用于并联系统时,在满足压缩机之间的均油作用的同时,并联系统不需要额外增加连接管,简化了制程,降低并联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并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多联系统一般采用均油管结构,通过在压缩机壳体外部连接压缩机排气口和压缩机底部油池的均油管,依靠均油管两端流体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差将出现聚油现象的压缩机底部油池及时排入到系统的储液罐中,即当某台运行压缩机中冷冻机油过多时,借助均油管通过压差和排气冷媒的流速把压缩机内过多的冷冻机油排到空调系统油分离器中,油分中的冷冻机油通过压缩机吸气管路回到缺油压缩机中。均油管结构可防止润滑油在某一压缩机内聚集导致其他压缩机贫油,实现多联系统中的油平衡。
在高背压压缩机并联系统中,现有的转子式压缩机需要在多联系统中额外配管路连接压缩机的均油管才能达到油平衡的效果,增加了多联系统的复杂性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并联系统,该转子式压缩机的均油管设计有直管区域和弯折区域,在保证均油管性能的同时,更靠近压缩机壳体的直管区域可减少及预防运输中碰撞而造成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压缩机排气管、壳体和所述壳体内的电机组件、上缸盖、下缸盖和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上缸盖和所述下缸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缸组件的两侧端面,形成一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空间;
输液器,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相连通;
至少一根均油管,所述均油管包括:
出油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相连通;
吸油口,与所述气缸组件的上端面至所述电机组件靠近所述上缸盖一端之间的壳体相连通;
所述管子包括位于所述出油口处的上壳盖区域、位于所述吸油口处的弯折区域和连接于所述上壳盖区域和弯折区域之间的直管区域;
所述弯折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直管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所述均油管的截面为圆形时,所述均油管的直径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为a,其中,0.14≤a≤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盖和壳体侧壁,所述上壳盖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上壳盖相平行,和/或所述直管区域的管子与所述壳体的壳体侧壁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
所述上壳盖区域的管子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侧壁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压缩机本体中心到所述输液器中心的连接线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侧壁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10°≤β≤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两根所述均油管的上壳盖区域的管子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平面上的投影成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所述均油管于所述出油口处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通过焊接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8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
- 下一篇: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电路板插件自动焊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