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尺寸硅单晶落地用隔振缓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0116.5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智;韩焕鹏;张颖武;莫宇;李明佳;张伟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15/0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地址: | 30022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硅单晶 落地 用隔振 缓冲 设备 | ||
1.一种大尺寸硅单晶落地用隔振缓冲设备,包括上壳体(1)、柔性受力弹簧(2)、外壳体(3)、振动传递杆下弹簧(4)、隔振器(5)、弹性件(6)、缓冲器(7),其中隔振器(5)包括振动接收杆(5-1)、扭转弹簧(5-2)、振动传递杆(5-3)、关节式连接结构(5-4),振动传出杆(5-5),用扭转弹簧(5-2)将振动传递杆(5-3)的锤骨端与振动接收杆(5-1)的砧骨端在一起,振动传递杆(5-3)末端与振动传出杆(5-5)由关节式连接结构(5-4)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7)由环路闭合线圈(7-1)和磁铁(7-2)、大力振动传递杆(7-3)组成,所述的大力振动传递杆(7-3)一端有螺纹、另一端固定磁铁(7-2),大力振动传递杆(7-3)螺固在上壳体(1)内上端面中心,所述的弹性件(6)为有中心孔的环状体,环绕中心孔有四个均匀对称的通孔,弹性件(6)底端面的四个均匀对称的通孔处有与振动接收杆(5-1)上端面相同的凹槽,四个柔性受力弹簧(2)均高于弹性件(6)厚度,置于四个均匀对称的通孔内并固定在上壳体(1)内上端面,四个隔振器(5)两两相背放置,其四个振动接收杆(5-1)置于四个均匀对称的凹槽内,并紧压在受力弹簧(2)上,弹性件(6)置于上壳体(1)内,隔振器柔性受力弹簧(2)、关节式连接结构(5-4)的内置弹簧、扭转弹簧(5-2)、振动传递杆下弹簧(4)未工作时都处于压缩状态,以增加隔振器(5)内部零件间的紧凑性,隔振器(5)的振动传递杆(5-3)中间部位的下侧面固定振动传递杆下弹簧(4)一端,振动传递杆下弹簧(4)另一端固定于外壳体(3)内,隔振器(5)的振动传出杆(5-5)置于大地上,所述的外壳体(3)内径大于上壳体(1)外径,外壳体(3)内底面的中心处有带内孔的凸台(3-2),环路闭合线圈(7-1)固定于凸台(3-2)的内孔内,环路闭合线圈(7-1)内径大于磁铁(7-2)外径,当大力振动传递杆(7-3)带动磁铁(7-2)向下运动时,磁铁(7-2)可穿入环路闭合线圈(7-1)内,上壳体(1)部分置于外壳体(3)内,上壳体(1)可在外壳体(3)内沿轨道上下滑动成动配合,由于磁铁(7-2)的直径大于凸台(3-2)上孔的直径,所以不会弹出外壳体(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硅单晶落地用隔振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受力弹簧(2)的杨氏模量大于环状弹性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01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胶囊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