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富氧悬浮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8629.0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马辉;朱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8 | 分类号: | F23G5/08;F23G5/44;F23G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1517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富氧悬浮炉,包括炉基和炉体,炉体固定在炉基上方,炉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三焚烧室、第二焚烧室、第一焚烧室和废气燃烧室;第一焚烧室为环柱形,第二焚烧室为圆柱形,第三焚烧室、第二焚烧室和第一焚烧室同轴,第一焚烧室的内环侧壁的竖直投影位于第二焚烧室的底面,第二焚烧室的侧壁的竖直投影位于第三焚烧室的底面。本实用新型的富氧悬浮炉通过对焚烧室特定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的改进,延长了焚烧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通过对焚烧室的进风口和进风管的设置使得进入焚烧室内的助燃气体形成涡流,有利于提高焚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富氧悬浮炉燃烧更充分,减少了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降低了废气燃烧室的负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氧悬浮炉。
背景技术
焚烧炉广泛应用于危废处置行业,可处理有机固态废物(如废树脂、废油泥、废活性炭等)和有机液态废物(如废矿物油等),通过二次燃烧能够解决有机物二噁英问题,但对含金属物料(多为各领域产生的废电路板、冶炼金属废渣、废催化剂等)还是无法处理,并且焚烧产生的灰渣和飞灰仍属于危废,需要进一步安全填埋,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8488807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危险废物的富氧悬浮炉,该富氧悬浮炉的焚烧室结构为一个大空间,进料口设置在上方,待焚烧物从进料口落到焚烧室的底部停留的时间短,以致于燃烧不完全,降低了燃烧效率,导致进入二次燃烧室中的不完全燃烧的废气增多,增大了二次燃烧室的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富氧悬浮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富氧悬浮炉,所述富氧悬浮炉包括炉基和炉体,所述炉体固定在所述炉基上方,所述炉体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三焚烧室、第二焚烧室、第一焚烧室和废气燃烧室;
所述第一焚烧室由环柱状的第一炉缸围成具有顶壁的环柱状焚烧室,所述第一炉缸包括圆形顶壁、环形底面、与环形底面外径处垂直一体连接的第一外筒以及与环形底面内径处垂直一体连接的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高度小于第一外筒的高度,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一炉缸的圆形顶壁垂直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焚烧室由圆筒状的第二炉缸围成不具顶壁的圆柱形焚烧室,所述第二炉缸通过连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一炉缸的环形底面,所述第二炉缸的侧壁与第一炉缸的环形底面之间留有竖直间距,所述第二炉缸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筒的直径,所述第二炉缸的侧壁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焚烧室的底面,所述第一炉缸和第二炉缸同一个竖直中心轴布置,所述第一焚烧室设置有第一风口、第一燃烧器和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焚烧室环形底面的位置上,所述废气燃烧室与所述第一焚烧室连通,所述废气燃烧室上方连通有排烟口。
上述的富氧悬浮炉的焚烧室具有特定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使得从顶部进料口进入的废料能够首先落入第一焚烧室进行焚烧,废料在第一焚烧室内燃烧过程中熔化后累积,当第一焚烧室内不足以容纳熔化后的废料时,废料溢过第一内筒恰好落入第二焚烧室,然后在第二焚烧室内燃烧,当第二焚烧室内不足以容纳熔化后的废料时,由于第二炉缸的侧壁的竖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焚烧室的底面,废料溢过第二焚烧室的侧壁恰好落入第三焚烧室,然后在第三焚烧室内燃烧,上述的富氧悬浮炉使得整个燃烧过程停留时间得到延长,且使得废料能够分别在三个焚烧室内燃烧,提高了燃烧的效率,由于燃烧过程的停留时间得到延长,使得废料燃烧的更充分,减少了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废气,减少了进入废气燃烧室内的废气量,降低了废气燃烧室的负荷,进而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排出气体中的污染气体的含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焚烧室设置有4-12个水平分布的第一风口,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炉缸的第一外筒上,每个第一风口固定连接有向第一焚烧室内水平延伸的一个第一风管。
上述的富氧悬浮炉在第一焚烧室设置有4-12个水平分布的第一风口,使得进入第一焚烧室的助燃气体更均匀且量更多,提高了废料的焚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8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