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5206.1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鲁慧;许晓波;刘德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F16F1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铸铁 重载 乘用车用 减振器 叉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所述减震器叉子为叉臂结构,叉臂中间有允许传动轴通过的空间,叉臂上部的一端设置有耳片;所述耳片通过螺母与稳定杆连杆连接;所述叉臂上部的中间开有与减震器插接的圆孔;所述圆孔下部有向内翻起的边,所述叉臂与减震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所述耳片的下端为渐变结构,并且在根部设置有圆角。所述叉臂的腿部各处的截面形状不同。该减振器叉子应用车辆前轴轴荷为2741kg,远远大于普通乘用车轴荷,承受的路面冲击较大,并且能保证车辆在受到误用工况后保证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
背景技术
双横臂式前悬架的轴荷基本全部通过滑柱传递到轮边系统,滑柱系统的零件受到了很大的载荷,在考虑路面冲击的情况下,保持承载能力并且达成降低重量的目标十分困难。目前尚无重型乘用车采用双横臂式前悬架,对于减振器叉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的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该减振器叉子应用车辆前轴轴荷为2741kg,远远大于普通乘用车轴荷,承受的路面冲击较大,并且能保证车辆在受到误用工况后保证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解决了现有减振器叉子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所述减振器叉子为叉臂结构,叉臂中间有允许传动轴1通过的空间,叉臂上部的一端设置有耳片2;所述耳片2通过螺母与稳定杆连杆3 连接;所述叉臂上部的中间开有与减震器4插接的圆孔5;所述圆孔5下部有向内翻起的边,所述叉臂与减震器4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
所述耳片2的下端为渐变结构,并且在根部设置有圆角。
所述叉臂的腿部各处的截面形状不同。
所述叉臂上设置有安装制动管路支架6的支架安装点。
所述叉臂采用强度高达800-6的高强球磨铸铁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应用车辆前轴轴荷为2741kg,远远大于普通乘用车轴荷,承受的路面冲击较大,并且能保证车辆在受到误用工况后不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叉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轴;2、耳片;3、稳定杆连杆;4、减震器;5、圆孔;6、制动管路支架;7、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一种高强铸铁重载乘用车用减振器叉子,所述减振器叉子为叉臂结构,叉臂中间有允许传动轴1通过的空间,叉臂上部的一端设置有耳片2;提供为稳定杆连杆3连接点,用螺母与稳定杆连杆3连接。所述耳片2的下端为渐变结构,并在根部有尽量大的圆角用以保证强度。减振器叉子的腿部拥有不同的截面结构,并且腿部拥有左右不同的走向用来保证减振器连接叉在承受各方向,尤其是上下方向与稳定杆连杆3方向的力时拥有足够的强度。
减振器叉子上方有圆孔5用于减振器4插接,上方与减振器4插接,用螺栓螺母提供的预紧力与减振器4产生的摩擦力固定减振器4,防止减振器4在悬架上下跳工况时脱出减振器连接叉。在紧固螺栓处设置了开口,用于与减振器4的定位片配合,用于确定减振器4正确的周向位置。圆孔4底部有向内翻起的翻边7,用以保证在紧固螺栓失效时,减振器4在正常行驶及悬架上跳工况不脱出减振器连接叉。
所述减振器叉子采用强度高达800-6的高强球磨铸铁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5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便捷的封闭木门
- 下一篇:一种高炉进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