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硫气田水综合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6459.9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睿;胡金燕;陈天欣;徐波;王龙;易畅;杜红瑶;吕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9/10;C02F11/122;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田 综合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硫气田水综合处理系统,属于气田水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污泥沉降单元、管式微滤单元、化学氧化单元和纳滤分盐单元顺次连接,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加药端、化学氧化单元的加药端和纳滤分盐单元的加药端与加药单元连接,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排污口、污泥沉降单元的排污口和化学氧化单元的排污口与板框压滤单元连接。纳滤分盐单元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浓水可以重新进入混凝软化絮凝单元,为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提供所需的离子,减少了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药品投入量。本申请可以实现对含硫气田水的深度处理,处理之后的清水达标,可以直接进行外排处理,且可以有效分离气田水中的盐,提高了后续对盐的回收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田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硫气田水综合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时常会一同开采出油气区域地面之下的气田水。气田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石油类物质、可溶性盐、不溶悬浮物等,使得气田水具有高含硫、高含盐、高含有机物和高硬度的特点。若直接将开采出的气田水进行外排,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需要对气田水进行处理之后才能进行达标外排。
目前,常对气田水进行简单的除硫和除渣处理,将除硫处理之后的气田水回注地层。由于相关技术对气田水处理不到位,只能达到回注标准,不能达到污水综合外排标准,因此,并不能对处理之后的气田水进行外排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硫气田水综合处理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含硫气田水处理不到位,处理出来的气田水不能直接进行外排处理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含硫气田水综合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污泥沉降单元、管式微滤单元、化学氧化单元、纳滤分盐单元、加药单元和板框压滤单元;
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进水端与提升泵连接,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污泥沉降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管式微滤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管式微滤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化学氧化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化学氧化单元的出水端与所述纳滤分盐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纳滤分盐单元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纳滤分盐单元的第二出水端与清水收集罐连接;
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加药端、所述化学氧化单元的加药端和所述纳滤分盐单元的加药端均与所述加药单元连接;
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排污口、所述污泥沉降单元的排污口和所述化学氧化单元的排污口均与所述板框压滤单元的污泥入口连接;
其中,所述提升泵用于向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注入气田水,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用于去除所述气田水中的悬浮物和硬质离子,所述污泥沉降单元用于对经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处理后的气田水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管式微滤单元用于对经所述污泥沉降单元处理后的气田水进行杂质过滤,所述化学氧化单元用于对所述管式微滤单元处理后的气田水进行有机物分解,所述纳滤分盐单元用于对所述化学氧化单元处理后的气田水进行分质脱盐,所述加药单元用于向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所述化学氧化单元和所述纳滤分盐单元加药,所述板框压滤单元用于对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排出的污泥、所述污泥沉降单元排出的污泥和所述化学氧化单元排出的污泥进行压滤处理。
可选地,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包括:混凝反应区、软化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
所述混凝反应区与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混凝反应区、所述软化反应区和所述絮凝反应区顺次连通,所述絮凝反应区还与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混凝软化絮凝单元的排污口包括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和第三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与所述混凝反应区连通,所述第二排污口与所述软化反应区连通,所述第三排污口与所述絮凝反应区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6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耐磨的新型尼丝纺面料
- 下一篇:一种E40抛光角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