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LED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2465.5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3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程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亿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25;F21S41/29;F21S41/30;F21S41/40;F21S45/47;F21W102/13;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模组 | ||
一种车用LED双光模组,所述透镜安装在透镜支架上,所述透镜支架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近光LED电路板与近光反射镜均安装在散热器上,使得近光LED电路板上的近光LED发光颗粒与近光反射镜上的反射面相互对应;所述远光LED电路板通过聚光器定位在聚光器上,后通过螺钉固定,使得远光LED发光颗粒位置与聚光单元一一对应;所述聚光器安装后朝向近光反射镜的部分设有切面,该切面与近光安装面平行,并在切面朝向透镜的端部还设有三个连接的水平面,三个水平面形成明暗截止线,所述切面与三个水平面上设有镀铝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提供远光和近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用LED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灯,大多采用卤素灯泡或氙气灯作为发光光源,其缺点是能耗大,发热量大,对周边零件的材料要求较高;氙气灯元件体积大,不利于布置,不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要求;并且灯泡点亮速度慢,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卤素灯灯泡点亮后光线昏暗,导致夜间开车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伴随着LED光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卤素灯以及氙气灯将逐渐被取代。
但是由于LED自身发光的特性(120度发光),目前市面上的LED模组基本都是单功能模组,单近光或者单远光,这种单功能模组基本上只包含一张反射面,其中以单近光模组居多。要满足一个车灯最基本的远近光功能,需要在反射镜上方安装远近光切换机构,通过其上设有的电磁阀控制活动挡光板切换工作角度(工作角度有两种为:远光工作角度、近光工作角度);通过电磁阀控制遮光板实现近光、远光功能的切换,电磁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失效,而且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灯上,容易造成光形抖动,使驾驶者产生视觉疲劳,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LED双光模组,可提供远光功能与近光功能,在提供远光功能时,通过聚光器对远光LED电路板提供光线进行均匀聚光,进一步提高远光的发光强度;在提供近光功能时,通过近光反射镜对近光LED电路板提供的光线进行反射,后通过聚光器上设有镀铝层的切面阻止光线进入聚光器内,后通过三个水平面形成明暗截止线,从而免去安装电磁阀控制的挡光板,使得模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LED双光模组,由透镜、透镜支架、近光反射镜、近光LED电路板、远光LED电路板、聚光器、散热器组成,所述透镜安装在透镜支架上,所述散热器包含透镜支架安装面、远光安装面与近光安装面,所述近光安装面呈上扬状态的倾斜,远光安装面与近光安装面呈钝角连接,远光安装面的两侧对称连接有透镜支架安装面;所述透镜支架安装在透镜支架安装面上;所述近光LED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颗近光LED发光颗粒,近光反射镜上设有与近光LED发光颗粒数量、位置对应的反射面,近光LED电路板与近光反射镜均安装在近光安装面上,使得近光LED电路板上的近光LED发光颗粒与近光反射镜上的反射面相互对应;所述远光LED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颗远光LED发光颗粒,所述聚光器上设有与远光LED电路板上远光LED发光颗粒数量、位置对应的聚光单元;远光LED电路板通过聚光器定位在远光安装面上,后通过螺钉固定,使得远光LED发光颗粒位置与聚光单元相互对应;所述聚光器安装后朝向近光反射镜的部分设有切面,该切面与近光安装面平行,并在切面靠近透镜的端部还设有三个连接的水平面,三个水平面连接形成明暗截止线,所述切面与三个水平面上设有镀铝层。
所述透镜的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台,安装台上设有限位缺口槽,所述透镜支架上设有与安装台对应的限位台,并在限位台下方的侧壁上设有卡接脚与限位凸台;所述透镜放入透镜支架中,通过限位缺口槽与限位台配合限位,防止安装过程中出现偏位,后按压透镜底部,使得透镜的安装台进入卡接脚与限位台之间,从而将透镜固定在透镜支架上。
所述透镜在外表面还设有一个遮光凸台,该遮光凸台长5-15mm,宽1-5mm,该遮光凸台的上边缘到透镜中心的纵向距离为13-23mm,遮光凸台的左边缘到透镜中心的横向距离为2-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亿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丹阳亿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2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