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全硅材料的菱形太赫兹宽带吸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58781.X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9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于菁;郎婷婷;鲁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G0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材料 菱形 赫兹 宽带 吸波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硅材料的菱形太赫兹宽带吸波器;所述吸波器的材料为掺硼的p型硅,载流子浓度大于等于0.03×1018cm‑3;所述吸波器由超材料层、基底层两部分组成,超材料层由单元结构为菱形的周期性阵列组成,位于基底层的上方;当太赫兹波正入射到所述吸波器,该太赫兹波将被耦合进吸波器并激发电磁共振,实现宽带吸收;所述吸波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具有吸收效率高并且吸收宽带宽等优点,可满足隐身,成像等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基于全硅材料的菱形太赫兹宽带吸波器,属于太赫兹波段吸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工艺的成熟,吸波器在成像、光探测、无线通信、军事隐身、生物传感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2018年9月7日,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申请号为CN201821461331.5的“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宽频带太赫兹吸波器”包括底层反射板及其上方的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的上方设有四个形状相同的二氧化钒谐振单元,所述二氧化钒谐振单元沿介质基板的四角布置。该吸波器采用多层结构之间的相互谐振来产生吸收,结构复杂,不易于加工;2018年4月24日,西安理工大学提出了申请号为CN201810372928.0的“一种三波段拓扑超材料太赫兹吸波器”每个吸波单元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金属层、介质层和金属微结构单元层,三层结构紧密贴合,虽然该吸波器吸收率达到90%以上,但是其吸收宽度非常窄,每个吸收峰的吸收宽带约为0.2THz左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吸波器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琐、吸收带宽太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基于全硅材料的菱形太赫兹宽带吸波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吸波器的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提高了吸波器的吸收率及吸收带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所述吸波器的材料为掺硼的p型硅,载流子浓度大于等于0.03×1018cm-3;所述吸波器由超材料层(1)、基底层(2)两部分组成,超材料层(1)由单元结构为菱形的周期性阵列组成,位于基底层(2)的上方;当太赫兹波正入射到所述吸波器,该太赫兹波将被耦合进吸波器并激发电磁共振,实现宽带吸收;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完成整个吸波器结构的制作。
所述超材料层(1)和基底层(2)的材料均为掺硼的p型硅,载流子浓度大于等于0.03×1018cm-3,菱形单元结构在x和y两个方向上的周期分别为px=170μm,py=170μm,在z方向上的厚度为t=40μm,菱形的边长为对角线长度为170μm;所述基底层(2)在z方向上的高度为h=26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基于硅超材料层单元结构阵列周期性排列,太赫兹波入射到所述吸波器上,被耦合进吸波器并激发电磁共振,从而实现吸波器对太赫兹波的宽带吸收,所述吸波器结构简单,材料单一,易于加工,在性能上具有吸收率较高,在1.68THz和1.85THz时实现98%的近完美吸收,吸收率大于80%的吸收宽带占整个工作波段(0.2-2THz)88.8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菱形单元结构周期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菱形单元结构周期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波段附近的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频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58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设备
- 下一篇:幕墙外侧灯具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