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5108.9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2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付宏勋;张子峰;李亚龙;赵冲;徐同坚;梁学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60C7/10;B60C7/24;B60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充气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包括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缓冲体和胎冠;所述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缓冲体和胎冠按所述抗震非充气轮胎径向方向由内到外依次构成;所述轮辋配合内圈和汽车轮辋采用聚氨酯粘黏剂粘合;所述抗震承载体由Y型辐板元、环形辐板元、环形强化辐板元、连接辐板元构成;所述缓冲体由梯形空腔元和三角形空腔元交替排布构成;所述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缓冲体采用环保型聚氨酯材料浇注工艺成型;所述胎冠由胎面、冠带层、#1带束层和#2带束层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改善了非充气轮胎的抗震性能,提高了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自1845年,R·w·汤姆生第一次发明充气轮胎,推广发展为后来的斜角胎再到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充气轮胎结构不断改善,充气轮胎具有承载能力、吸震特性、接地压力和滚动阻力小以及噪声低特性,充气轮胎整体性能趋于完备,充气轮胎很难在技术领域上再有大突破,但是充气轮胎有致命的缺点,如易爆胎危险,汽车需要安装一系列复杂的检测系统定时胎压维护,不适用于军事方面武器的打击,并且充气轮胎生产工艺复杂,市场消耗天然橡胶规模大,不利于环保以及资源的回收利用。
因此,世界各大车企推出免充气轮胎,例如米其林生产的TWEEL轮胎、普利斯通公司生产的全新概念轮胎,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燃油经济性、平顺性得到提高,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的非充气轮胎仍然存在诟病,比如承载能力小和减震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不仅提高了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和改善非充气轮胎的抗震性能,而且增加了非充气轮胎的接地面积,降低了因热力耦合作用引起的热疲劳对非充气轮胎造成的持续损坏,提高了轮胎耐磨性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包括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缓冲体和胎冠;所述抗震承载体由Y型辐板元、环形辐板元、环形强化辐板元、连接辐板元构成;所述缓冲体由梯形空腔元和三角形空腔元交替排布构成;所述胎冠由胎面冠带层、#1带束层和#2带束层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轮辋配合内圈和汽车轮辋采用过盈配合,两者之间再使用聚氨酯粘黏剂进一步加固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和缓冲体采用环保型高模量聚氨酯材料,轮辋配合内圈、抗震承载体和缓冲体采用浇注成型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承载体为一个结构单元,其排列形式为环形排列,结构单元以角度为20°按轮胎轴心为中点环形阵列18个,阵列后构成抗震承载体排布在轮辋配合内圈和缓冲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承载体的所有辐板元厚度不小于5mm。
进一步的,所述胎面采用材料为橡胶;所述冠带层采用材料为锦纶;所述#1带束层和#2带束层采用材料为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体和所述胎冠采用聚氨酯粘合剂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抗震承载体、缓冲体的每个尖角处倒角均为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震非充气轮胎,所有结构为对称稳定几何结构,此种对称稳定几何结构不仅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缓冲减震性能的改善和受到冲击时缓冲性能的提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震非充气轮胎,通过仿真分析,结构设计降低了因热力耦合作用引起的热疲劳对非充气轮胎造成的持续损坏,接地面积增加,避免了应力集中,提升了非充气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抓地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5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