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主机行车应急维修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3262.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海智造(浙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7/02;B66B13/3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张瑜 |
地址: | 31629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主机 行车 应急 维修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行车应急维修小车,包括载人的吊篮,所述吊篮的顶部的两侧安装有若干对称设置的滚轮,对称设置的所述滚轮可安装于船舶主机行车的工字梁的两侧上并可沿着工字梁的行车轨道移动,其中位于工字梁一侧的滚轮均通过滚轮固定支架连接于吊篮的顶部,位于工字梁另一侧的滚轮均通过滚轮活动支架连接于吊篮的顶部,所述滚轮活动支架在其上的滚轮安装于工字梁后与滚轮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应急维修小车利用主机行车自身行车轨道进行移动运输,且应急维修小车上的移动用的滚轮通过滚动活动支架快速安装在行车轨道上,并使用完毕松开滚轮活动支架快速拆卸小车,具有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主机行车应急维修小车。
背景技术
船舶主机维修时,需要吊缸等行车起重作业,但主机行车在使用中有时会出现故障,而有些行车故障位置,人员往往无法到达半空中的行车,这要求要有人员输送设备,把维修人员输送到行车故障位置,而目前国际船舶产品,无相关输送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能快速拆装、使用方便的船舶主机行车应急维修小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主机行车应急维修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人的吊篮,所述吊篮的顶部的两侧安装有若干对称设置的滚轮,对称设置的所述滚轮可安装于船舶主机行车的工字梁的两侧上并可沿着工字梁的行车轨道移动,其中位于工字梁一侧的滚轮均通过滚轮固定支架连接于吊篮的顶部,位于工字梁另一侧的滚轮均通过滚轮活动支架连接于吊篮的顶部,所述滚轮活动支架在其上的滚轮安装于工字梁后与滚轮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应急维修小车利用主机行车自身行车轨道进行移动运输,且应急维修小车上的移动用的滚轮通过滚动活动支架快速安装在行车轨道上,并使用完毕松开滚轮活动支架快速拆卸小车,具有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
进一步,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滚轮固定支架或滚轮活动支架的端部,所述滚轮固定支架上的滚轮与所述滚轮活动支架上的滚轮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滚轮由钢材料制成,其内设置有滚动轴承。
进一步,所述滚轮是扣装于行车轨道上,其圆周面的形状与行车轨道的结构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滚轮固定支架和滚轮活动支架均是由角钢或槽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滚轮固定支架和滚轮活动支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段支架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段支架,所述第一段支架与第二段支架成钝角设置,所述第一段支架与第二段支架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滚轮固定支架的第二段支架与吊篮固定连接,所述滚轮活动支架的第二段支架与吊篮活动连接;所述滚轮固定支架的第一段支架上固定有一水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滚轮活动支架的第一段支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吊篮是由角钢、扁钢组成的框架结构。
进一步,所述吊篮的一侧面设有若干根活动栏杆,所述活动栏杆的一端铰接于吊篮上,另一端通过活动扣连接于吊篮上。
或者,所述吊篮是带有窗口的厢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吊篮的一侧面设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一侧铰接于吊篮上,另一侧通过门栓结构与吊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可靠,可方便安装到行车轨道上使用,输送维修人员到行车故障位置。
2、重量轻、体积小,使用完毕能快速拆卸,便于存放。
3、设有活动栏杆或活动门,方便人员进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海智造(浙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金海智造(浙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3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