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5350.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7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倪聪;张春燕;马其华;杨崇倡;冯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B62D57/032;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刘锋;邱忠贶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复合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具备:外壳,该外壳具有顶部开孔和下部缺口;中间平台,该中间平台位于外壳的内侧,在该中间平台上安装有探测模块、滚动模块及电控模块;机械腿,该机械腿具有连杆机构和外腿部,机械腿通过单电机双轴向角度调节装置与中间平台连接,在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信息为凹凸不平的地面时,电控模块控制复合机器人切换到通过机械腿进行行走的行走模式,在探测模块探测到环境信息为平滑地面时,电控模块控制复合机器人切换到通过滚动模块进行滚动的滚动模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机器人,地形适应性好、承载力大、刚度大、控制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模式球腿复合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移动机器人所担负的任务要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军事侦察、宇宙探测、能源开发以及社会安全任务中,作业环境往往是平坦与崎岖共存的多重特征任务环境,单一运动方式的机器人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多模式复合移动机构是当今移动机器人发展的需求。
此外,尽管当前已经提出了多种球腿复合机器人,但是这些复合机器人大都具有刚度、精度不足以及控制复杂等缺点。
由此可见,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复合机器人,其地形适应性好、承载力大、刚度大、控制简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形适应性好、承载力大、刚度大、控制简单的复合机器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机器人,既能在平滑地面上以球形快速滚动,又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变形成行走模式进行仿生越障,可以满足多重作业环境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机器人,具备:
外壳,该外壳具有顶部开孔和下部缺口;
中间平台,该中间平台位于外壳的内侧,在该中间平台上安装有探测模块、滚动模块及电控模块;
机械腿,该机械腿具有连杆机构和外腿部,机械腿通过单电机双轴向角度调节装置与中间平台连接,
在探测模块探测到的环境信息为凹凸不平的地面时,电控模块控制复合机器人切换到通过机械腿进行行走的行走模式,
在探测模块探测到环境信息为平滑地面时,电控模块控制复合机器人切换到通过滚动模块进行滚动的滚动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机器人,地形适应性好、承载力大、刚度大、控制简单,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器人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探测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滚动模块以及电控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机械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机械腿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机械腿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机械腿的组装图。
图8是图1中的复合机器人的球形模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5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