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0682.8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8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喻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勒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4 | 分类号: | G01S17/04;G01S7/49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42 | 代理人: | 陆凤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祖***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杯位 环境 在位 状态 并行 检测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及其系统。该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安装在控制单元上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安装有芯片级反射传感器;该检测单元的安装应使得每个检测单元均位于控制单元同一侧且同一排检测单元中芯片级反射传感器的感应面一致面向同一侧面、彼此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线上;该控制单元用于给检测单元供电、发出指令信息或接收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该检测单元用于接收指令信息、使传感器按照该指令校准其检测门限或检测杯体在位状态并将结果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该检测装置具备空间占用小、经济成本低、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该检测系统包括该检测装置和运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杯体在位状态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已有的多杯位环境检测方案通常采用反射传感器对杯底或杯顶发射信息进行检测,然而因透明杯的弱反射因素,有杯和无杯时检测到的接收信息强度区分太弱,导致该方法对透明杯的检测结果误判率较高。而且不同杯位的接收信息强度存在小的差异,也会引起信息检测门限识别错误,导致有杯的状态会被误判为无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式是通过远对射传感器从杯底或杯顶发射信息、从另外一端接收,这种方法因传感器发射信息有角度范围,容易受到杯架或杯体工艺对光学透光一致性的影响而发生误判。对于透明杯,为了提高接收信息强度区分,现可采用反射型光纤传感器来实现件检测杯体是否在位的方案,然而虽然反射型光纤传感器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接收门限可调性,可选择对杯体的各部位进行扫描;但是现有的反射型光纤传感器方案存在以下缺点。例如,光纤传感器方案的单路后端的信息发射和接收处理部分模块(包括光电转换的光模块)体积很大,使得多杯位环境的并行检测存在多路检测模块空间占用太大的问题;又例如,单路光纤传感器检测模块成本可达到普通数字/模拟传感器的10倍以上,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另外,已有的用反射传感器或者对射传感器来实现检测多杯位环境杯体是否在位的方案,常常受到传感器尺寸的限制,很难实现在多杯位环境中对杯体侧面进行扫描检测。
目前尚没有一种可以很好地多杯位环境中杯体(尤其是透明杯)是否在位的并行检测系统或方法,尤其是通过对杯体侧面进行检测来实现多杯位环境中杯体(尤其是透明杯)是否在位的并行检测系统或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占用小、经济成本低的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杯位环境杯体在位状态并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安装在所述控制单元上的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包括芯片级反射传感器;
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不在一平面上;所述检测单元的安装应使得每个检测单元均位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同一侧且同一排检测单元中的芯片级反射传感器的感应面一致面向同一侧面、彼此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检测单元的安装应使得在检测时检测单元上安装的芯片级反射传感器的感应面对着杯体侧面;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给检测单元供电、给检测单元发出指令信息或接收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单元发出的指令信息来使得芯片级反射传感器按照该指令对该芯片级反射传感器的检测门限进行校准或对多杯位环境中杯体在位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校准结果信息或检测结果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给检测单元发出指令信息是指给检测单元发出检测门限校准指令信息或杯体在位状态检测指令信息。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接收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是指接收检测单元反馈的检测门限校准是否合格的校准结果信息或杯体是否在位的检测结果信息。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检测单元为片状的或板状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勒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医勒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0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化线性混纱分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瓶生产用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