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7627.X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9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剑伟;何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本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友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0 | 代理人: | 林斌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机器人 底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其特征在于,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上,固定壳体底部与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上表面,马达上的转轴穿过转轴孔,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和轴承盖;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轴承盖连接传动轴并配合内圈轴承和外圈轴承将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固定壳体设有的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马达的转轴上,并与固定齿轮相互嵌合;平衡珠均匀分布在固定壳体的外圈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灵活性高、不易损坏、实用性高,适合不同种类的小型机器人配合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旋转底座,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智能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占据了很大的一份市场,智能机器人以早教机器人、音乐机器人为主流。为增加此类机器人的趣味性,目前上的机器人引入了可旋转的特点,现有的可旋转机器人多在头部安装马达,但是此类机器人因为需要各种排线连接头部屏幕和喇叭,对于线路会有一定的影响,且无法完成360度旋转。同时,上下连接处因为单纯的组合,容易带来转动不灵活,摩擦大,对部件磨损伤害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以解决现有产品转动不稳定、旋转角度受限以及转动连接部分磨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包括旋转壳体、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上,固定壳体底部与底座外壳固定连接;旋转壳体上设有转轴孔和轴承孔,马达固定连接在旋转壳体上表面,马达上的转轴穿过转轴孔,轴承孔上设有外圈轴承,外圈轴承上设有轴承盖;固定壳体上设有传动轴和固定齿轮,固定齿轮固定套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套有内圈轴承,轴承盖用于连接传动轴,轴承盖配合内圈轴承和外圈轴承将旋转壳体套接在固定壳体的传动轴上,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马达的转轴上,并与固定齿轮相互嵌合;固定壳体上还设有平衡珠,平衡珠均匀分布在固定壳体的外圈内。
优选的,轴承盖的外圈半径大于外圈轴承内圈半径,且小于外圈轴承的外圈半径。
优选的,底座外壳下表面还设有座垫,座垫为防滑减震材料制成。
优选的,固定壳体外圈均匀分布有和平衡珠内嵌结构,用于嵌合平衡珠,平衡珠凸起部分与旋转壳体连接,在旋转壳体转动时避免旋转壳体和固定壳体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力。
优选的,固定壳体设有固定孔,底座外壳上有对应的连接孔,固定孔和连接孔用于固定连接固定壳体和底座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旋转结构设置在底座,避免了和内部连接线的直接接触,保证线路的独立;
2、旋转壳体和固定壳体之间通过内外圈轴承和固定壳体底部的平衡珠连接,在转动时大大较少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零件的摩擦受损;
3、底部结构设置的旋转底座,可进行360度的旋转,更具灵活性;
4、底部的平衡珠和防滑减震座垫的设置使得整体机器人在旋转时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壳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壳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底座及座垫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本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本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7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瓶及弹簧瓶用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