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灭火装置、车载电池包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7127.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4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卢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16;B60L50/64;B60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郭雨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灭火 装置 电池 电动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灭火装置、车载电池包及电动汽车,车载灭火装置包括容置箱体以及连接于容置箱体的启动机构,启动机构包括惯性杆、滑接件以及复位组件;滑接件位于容置箱体顶面上,滑接件上开设有启动通孔,正常运动状态下,启动通孔和出料孔存在间距;复位组件抵接于滑接件,用于抵抗惯性力;惯性杆转动连接于容置箱体,惯性杆在惯性力作用下牵引滑接件运动,且启动通孔和出料孔的间距能够变小直至重合;当启动通孔和出料孔重合时,灭火材料被释放,当惯性力的作用下无法使启动通孔和出料孔重合时,复位组件复位滑接件。本车载灭火装置通过惯性力作为启动车载灭火装置的动力,不依赖电子元件,基本无时间延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灭火装置、车载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日趋普及,为了防止撞击后起火通常在车载电池包内安装有车载灭火装置,市面上常见的车载灭火装置的触发严重依赖电子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这些电子传感器一般通过感应起火状态来触发车载灭火装置,如等到温度、压力达到阈值或者产生烟雾时才能触发车载灭火装置,此时明火往往存在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极有可能发生瞬间爆炸等风险,危害人员安全,同时由于电子元器件本身容易受到损坏,如果初始起火位置或者车载电池包受冲击区域恰好在电子元器件周围,则传感器线路本身先受到损坏,造成车载灭火装置触发失灵。
另外,由于电子元器件的电能来源于动力车载电池包。车载电池包起火通常由于电芯模组收到外界冲击损坏而造成,因而若果电芯模组损坏,此类车载灭火装置的电能供应不能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灭火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通过电子感应器触发的车载灭火装置可靠性差,触发过程有延迟且在起火时触发所需电能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灭火装置,包括容置箱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容置箱体的启动机构,容置箱体具有用于盛装灭火材料的容置腔,容置箱体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出料孔,启动机构包括惯性杆、滑接件以及复位组件;
滑接件位于所述容置箱体顶面上,滑接件上开设有启动通孔,正常运动状态下,启动通孔和所述出料孔存在间距;
复位组件抵接于所述滑接件,用于抵抗惯性力;
惯性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箱体,惯性杆在惯性力作用下牵引所述滑接件运动,且所述启动通孔和出料孔的间距变小直至重合;当启动通孔和所述出料孔重合时灭火材料被释放,当惯性力的作用下无法使所述启动通孔和所述出料孔重合时,复位组件复位所述滑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惯性杆使得车载灭火装置在受到惯性力作用时牵引滑接件运动,在正常运动状态下,即车辆正常加减速或匀速运动时,启动通孔和出料孔存在间距,即惯性力作用不足以使得启动通孔和出料孔重合,复位组件抵抗惯性力并复位滑接件,当车辆受到剧烈撞击时,惯性力牵引滑接件运动至启动通孔和出料孔重合,此时容置腔与外界连通,容置腔内的灭火材料得以通过出料孔及启动通孔排出容置腔,并进行灭火。本实用新型通过惯性力作为启动车载灭火装置的动力,不依赖电子元件,无需通过电能进行控制,不会受到电能影响,且车载灭火装置在发生剧烈撞击时即可启动,即在明火产生之初便能够识别,而不必等到火势扩大,基本无时间延迟,防止火势蔓延或发生爆炸。另外,惯性锤为机械结构件,不易损坏,避免意外情况造成的触发失灵,可靠性高,极大提高电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通孔与出料孔的对位来实现容置腔与外界的连通,在正常运动状态下,启动通孔和出料孔存在间距,即二者错位设置,滑接件对出料孔起到了封堵作用,防止灭火材料泄露,无需再设置其他结构件进行阻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约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7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Y型三通管管端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急诊用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