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涂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0085.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唐亮;谭思达;刘文峰;何奇骏;张沈佳;曾建胜;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C19/02 | 分类号: | B05C19/02;B05C19/06;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799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涂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涂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涂覆装置,热涂覆装置包括工件抓取机构、旋转机构和流化床,流化床包括集尘罩、设于集尘罩内的流化仓、设于流化仓内的第一流化板,第一流化板将流化仓上下分为流化池和第一充气腔,第一充气腔和流化池通过第一流化板上的微孔相连通,流化池上方设有进料口,第一充气腔设有第一进气口,工件抓取机构能够抓取待涂覆的已加热工件并将工件待涂覆部位伸入或者移出流化池,旋转机构能够使工件和流化池进行相对旋转。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热涂覆粉末的流化效果好,且热涂覆过程中工件的浸入工序较为合理,能够使工件与流化状态的热涂覆粉末充分接触,提高热涂覆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涂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对工件(比如定子或转子的线圈)进行环氧树脂粉末热涂覆是一种常见的绝缘处理工艺,这种工艺有以下几点要求:(1)进行涂覆前的工件需要先加热到特定温度,且工件温度对涂覆效果有影响;(2)热涂覆粉末(环氧树脂粉末)需要先进行流化(即通过气流把热涂覆粉末从堆叠状态吹至扬起翻滚状态,类似于沸腾的液体,因此称为流化);(3)工件进行热涂覆时需要浸入流化状态的热涂覆粉末中并与粉末充分接触,让粉末吸附至工件外表并固化。可见,热涂覆粉末的流化状态以及热涂覆过程中工件的浸入工序对涂覆质量起着重要影响,而现有技术的热涂覆装置,其热涂覆粉末的流化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热涂覆过程中工件的浸入工序通过人为操作,随意性大,且浸入工序较为简单,难以使工件外表与流化状态的粉末充分接触,从而难以确保热涂覆质量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热涂覆装置,其热涂覆粉末的流化效果好,且热涂覆过程中工件的浸入工序较为合理,能够使工件与流化状态的热涂覆粉末充分接触,提高热涂覆质量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涂覆装置,包括工件抓取机构、旋转机构和流化床,流化床包括集尘罩、设于集尘罩内且开口朝上的流化仓、平设于流化仓内的第一流化板,第一流化板为分布有若干微孔的平板结构,第一流化板将流化仓分隔成上部的流化池和下部的第一充气腔,第一充气腔和流化池通过第一流化板上的微孔相连通,流化池上端口上方设有用于向流化池内添加热涂覆粉末的进料口,第一充气腔设有连通压缩空气源的第一进气口,第一充气腔内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流化板的微孔朝上吹向流化池,从而使流化池内的热涂覆粉末呈翻滚扬起状态并充满流化池,所述工件抓取机构能够抓取待涂覆的已加热工件并将工件待涂覆部位伸入或者移出流化池,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使工件和流化池进行相对旋转,从而使流化池内的热涂覆粉末对工件表面进行热涂覆。
优选,所述流化床还包括用于将热涂覆粉末输送至所述流化池的粉泵,所述粉泵包括泵体、吸粉管、吹粉管、储粉仓以及平设于储粉仓内的第二流化板,第二流化板亦为分布有若干微孔的平板结构,第二流化板将储粉仓分隔成上部的储粉区和下部的第二充气腔,第二充气腔和储粉区通过第二流化板上的微孔相连通,第二充气腔设有连通压缩空气源的第二进气口,第二充气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流化板上的微孔朝上吹向储粉区,从而使储粉区内的热涂覆粉末呈持续翻滚状态,所述吸粉管和吹粉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泵体的进口和出口,吸粉管的另一端伸入储粉区,吹粉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料口,通过泵体能够将储粉区内混合空气的热涂覆粉末输送至流化池内。
优选,所述集尘罩的底部为朝向所述储粉区上部开口处斜向下倾斜的斜板结构,从而使散落在所述集尘罩底部的热涂覆粉末能够沿斜面流入所述储粉区内。
优选,所述流化床还包括振动器,振动器固定连接流化仓的底部。
优选,所述流化仓外围还设有一围板,围板和流化仓侧壁围合形成一用于收集从所述流化池上端口溢流出的热涂覆粉末的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0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晶状体推注器
- 下一篇: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