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I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机器人的模块化支撑臂底部关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7812.4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2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松;李志海;邹金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志海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11/00;B25J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i 作物 生长 环境监测 机器人 模块化 支撑 底部 关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AI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AI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机器人的模块化支撑臂底部关节结构,包括水平转向电机,水平转向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且输出轴上设置有水平转动平台,该水平转动平台上设置有L形连接件,L形连接件的一段水平连接在水平转动平台上,另一段竖直向上且该段连接有俯仰转向电机,所述的俯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平转向电机和俯仰电机的配置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了底部关节的温度定可靠性,使支撑臂能够更加顺畅地在两个维度上进行换向转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I机器人技术领域,主要涉及AI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机器人的模块化支撑臂底部关节结构。
背景技术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随着如今消费者对环境、食品的绿色化、健康化要求不断提高,建立可溯源的农产品生产机制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通过数据收集,记录农产品的成长轨迹,使产品更绿色、更健康。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人工劳作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的播种、护理以及收割等,整个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给劳动者带来很大的身体消耗,这也成为影响当前的农业劳作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劳动实现自动化的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还能够科学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量,提高种植的质量。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当前前沿自动控制技术中的热门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的自动化种植中,机械设备可被视作自动化的AI机器人,能够提高过程监控和智能化程度,便于最大化的降低人的参与,实现设备的完全自动化劳作,解放劳动力,以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的AI机器人上设置有机械臂执行多种动作,在机械臂进行动作时,其关节用于支撑和转向,实现机械臂的实际动作,使机械臂实现目标动作。鉴于当下的AI机器人动作较为僵硬的现状,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AI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机器人的模块化支撑臂底部关节结构,旨在通过改进底部关节的结构,优化机械臂执行动作的顺畅度,并提高机械臂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AI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机器人的模块化支撑臂底部关节结构,用于支撑臂的整体支撑和转向,包括水平转向电机,水平转向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且输出轴上设置有水平转动平台,所述的水平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四个螺丝孔并通过螺纹与水平转动平台连接,水平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设置有转动限位结构,水平转动平台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卡槽,转动限位结构卡入限位卡槽;该水平转动平台上设置有L形连接件,L形连接件的一段水平连接在水平转动平台上,另一段竖直向上且该段连接有俯仰转向电机,所述的俯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
上述公开的底部关节结构,通过水平转向电机带动水平转动平台转动,实现整个支撑臂的水平转向,同时也带动了俯仰电机的水平转向;当水平转向电机转动至任一适当的位置时,俯仰电机进行转向可调节其俯仰角度,达到水平方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方向调节。
进一步的,水平转向电机本身进行固定,才能实现带动上方的支撑臂运动,本实用新型为实现这一目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水平转向电机的安装结构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具体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水平转向电机的下部设置有法兰盘,所述的水平转向电机的下部还设置螺纹结构,水平转向电机通过螺纹结构与法兰盘连接固定,水平转向电机通过法兰盘固定至机器人主体。
优选的,所述的法兰盘为方形,方形的法兰盘的四角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固定至机器人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限位结构包括凸出于水平转向电机输出轴的卡接杆,且卡接杆在水平转向电机输出轴上沿圆周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志海,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志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7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连接器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雷达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