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1209.1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5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则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则熙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90;H01F7/06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石文义 |
地址: | 551700 贵州省毕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悬浮 座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包括有由底座和靠背构成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下方为车底面,在底座和车底面之间设有磁悬浮机构,所述磁悬浮机构包括有控制器、永磁盘、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在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永磁盘固定于支撑板中,控制器设于底座上,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均设于车底面上,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的电流大小及电流方向,使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产生磁性斥力,永磁盘在磁性斥力的作用,带动座椅本体可沿车底面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座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以增加座椅的平稳性和舒适度,还可提高车用座椅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率较高的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了,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汽车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座椅作为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认知。汽车座椅通常都是固定安装在汽车车内的地板上,其外观尺寸和设计功能,在汽车出厂时,都是设计固定的,车主在后期使用时,不易自行更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亦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对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角度看,驾驶者对座椅不但有舒适性的要求,还要求能够根据不同体重和身高的驾驶者及乘坐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座椅结构,不仅能够对驾驶者及乘坐人提供相应的个性化的选择,使其方便对座椅进行调节;还能有效缓解车身传递过来的振动,提高座椅的舒适度,缓解驾驶疲劳。
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由电能转化为磁能,再由磁能转化为动能过程(电能→磁能→动能)。主要是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它也叫做电磁铁。我们通常把它制成条形或蹄形状,以使铁芯更加容易磁化另外,为了使电磁铁断电立即消磁,我们往往采用消磁较快的软铁或硅钢材料来制作。这样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就随之消失。电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其中磁悬浮就是电磁铁的一个应用实例,磁悬浮是利用悬浮磁力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摩擦、无接触悬浮的平衡状态。但是现有的电磁铁都是由一整体结构,但是,当其中一根导电线出现断裂时,就无法产生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增加座椅的平稳性和舒适度,有效避免电磁线圈中因导电线出现断裂时,无法产生磁性斥力,从而实现无法调节的现象,以便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具体地说是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包括有由底座和靠背构成的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下方为车底面,所述底座和靠背之间通过可调节角度的铰链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底座下方和车底面之间设有可调节座椅本体升降的磁悬浮机构,所述磁悬浮机构包括有控制器、永磁盘、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永磁盘固定于支撑板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座椅本体前方的底座上,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均设置于车底面上,并位于所述永磁盘的正下方,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的电流大小及电流方向,在电流作用下,使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产生磁性斥力,所述永磁盘在磁性斥力的作用,带动座椅本体可沿车底面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磁悬浮车用座椅,其中所述永磁盘为钕铁硼磁铁制备呈圆盘状结构,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均由若干个电磁线圈组成,所述电磁线圈由铁芯和缠绕其外部的导电线绕组构成,其中构成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的多个电磁线圈呈环状布置为圆柱形结构,其大小与所述永磁盘的外径相匹配,构成所述外层电磁线圈组的多个电磁线圈呈环状布置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结构,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位于外层电磁线圈组的内部,在所述内层电磁线圈组和外层电磁线圈组之间形成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则熙,未经李则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1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纺织机械支撑底座
- 下一篇:一种点滴式灌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