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97035.X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宇;李丰;郭云龙;何仁鹏;刘伟;何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盈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0941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缓冲 结构 时钟 弹簧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本结构包括时钟弹簧的面盖本体,面盖本体内圈对称设有方向盘左右两侧凸筋插入的卡槽,本结构还包括两块柔性块和两个弹性钩,两块柔性块间隔设于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两个弹性钩间隔设于另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并且两个弹性钩的钩端相邻呈倒八字布置。本结构克服传统时钟弹簧驱动装置的缺陷,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消除撞击噪音,提高时钟弹簧的使用寿命以及驾乘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时钟弹簧是用于汽车方向盘安全气囊与其控制系统的电气旋转连接,通常安装在方向盘的下方、组合开关或转向管柱托盘的上方,时钟弹簧一般设有底座,在底座上加盖壳体,组成一个定子机构,然后,在壳体的上部加装一个面盖,在底座的下端装一个拔块,通过面盖与拔块的扣紧,形成一个转动机构。然后,由定子机构与转动机构的配合形成里面的空腔,在空腔里安装带有滚轮的转动轮架机构或弹性带结构形成驱动装置,实现电缆的自由转动。上述驱动装置是时钟弹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能与方向盘行程联动实现旋转特性。传统驱动装置多为硬性塑料构件,为保证安装顺利,只能与方向盘进行间隙配合设计,如此两者之间存在的间隙在联动时产生撞击,发出噪音,降低时钟弹簧的使用寿命,影响驾乘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本结构克服传统时钟弹簧驱动装置的缺陷,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消除撞击噪音,提高时钟弹簧的使用寿命以及驾乘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包括时钟弹簧的面盖本体,所述面盖本体内圈对称设有方向盘左右两侧凸筋插入的卡槽,本结构还包括两块柔性块和两个弹性钩,所述两块柔性块间隔设于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所述两个弹性钩间隔设于另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并且所述两个弹性钩的钩端相邻呈倒八字布置。
进一步,所述柔性块两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槽口,所述面盖本体的一个卡槽两侧侧壁设有插槽,所述柔性块通过槽口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柔性块顶端为倾斜的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钩通过设于背面的筋肋连接所述面盖本体的另一个卡槽侧壁。
进一步,所述两个弹性钩的钩端间隙与所述方向盘一侧凸筋过盈配合,所述两块柔性块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方向盘另一侧凸筋间隙配合。
由于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包括时钟弹簧的面盖本体,面盖本体内圈对称设有方向盘左右两侧凸筋插入的卡槽,本结构还包括两块柔性块和两个弹性钩,两块柔性块间隔设于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两个弹性钩间隔设于另一个卡槽的两侧侧壁,并且两个弹性钩的钩端相邻呈倒八字布置。本结构克服传统时钟弹簧驱动装置的缺陷,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消除撞击噪音,提高时钟弹簧的使用寿命以及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结构中柔性块示意图;
图3为方向盘左右两侧凸筋插入本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结构的时钟弹簧驱动结构包括时钟弹簧的面盖本体1,所述面盖本体1内圈对称设有方向盘左右两侧凸筋插入的卡槽11、12,本结构还包括两块柔性块2和两个弹性钩3,所述两块柔性块2间隔设于一个卡槽11的两侧侧壁,所述两个弹性钩3间隔设于另一个卡槽12的两侧侧壁,并且所述两个弹性钩3的钩端相邻呈倒八字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盈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盈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97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断器双边装配设备
- 下一篇:新型实时监测回流量温度变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