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廊上跨车站的节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13692.9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3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稳;熊波;江智鹏;杨晓宇;孙春光;丁泽;钱卫;刘相屏;邓文杰;江涛;张大章;李元元;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任晓;张颖玲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廊上跨 车站 节点 结构 | ||
1.一种管廊上跨车站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站主体(1)、第一管廊(2)、围护墙体(3)、第二管廊(4)、接水槽(5)、第一防水层(6)、第二防水层(7)以及第三防水层(8);
沿垂直于所述车站主体(1)的方向,所述第一管廊(2)设置在所述车站主体(1)上方,所述第一管廊(2)和所述第二管廊(4)对接,在所述第一管廊(2)与所述第二管廊(4)的对接处形成有环形的施工缝(42),所述接水槽(5)设置在位于两侧的所述施工缝(42)上以及位于顶侧的所述施工缝(42)的下方;
所述围护墙体(3)与所述车站主体(1)朝向所述第二管廊(4)一侧的侧壁抵靠,所述第一防水层(6)、第二防水层(7)以及第三防水层(8)交叠铺设在所述围护墙体(3)外侧以形成往复折叠的密封间隙(9),所述第二管廊(4)的下侧半包裹所述围护墙体(3)、所述第一防水层(6)、第二防水层(7)以及第三防水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固定端与所述车站主体(1)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自由端沿所述围护墙体(3)与所述第二管廊(4)之间的缝隙延伸至所述围护墙体(3)远离所述车站主体(1)的第二侧面(32),所述第二防水层(7)的固定端与所述车站主体(1)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7)的自由端沿所述围护墙体(3)与所述第二管廊(4)之间的缝隙延伸直至越过所述施工缝(42),所述第三防水层(8)的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防水层(7)的自由端之间,所述第三防水层(8)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侧面(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结构还包括注浆管(42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施工缝(42)内的两道遇水膨胀止水胶(422),所述注浆管(421)的管口延伸到两道所述遇水膨胀止水胶(4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墙体(3)包括第一侧面(31)以及顶面(33),所述第一侧面(31)与所述车站主体(1)的侧壁抵靠,所述顶面(33)连接所述第一侧面(31)与所述第二侧面(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33)的外侧形成有水泥整平层;和/或,
所述第一侧面(31)外侧形成有水泥整平层;和/或,
所述第二侧面(32)外侧形成有水泥整平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三防水层(8)位于所述第二侧面(32)上的部分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6)的固定端与所述车站主体(1)的侧壁在第一位置采用密封胶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7)的固定端与所述车站主体(1)的侧壁在第二位置采用密封胶连接;所述第一位置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136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压力冲床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仓存储功能的便携式土壤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