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49265.6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董状;王义峰;周思蒙;陈虹瑾;谭波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底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包括避碰壳、弹片和避碰传感器,避碰壳可移动地设于机器人底壳一侧,且所述避碰壳与机器人底壳之间设有弹片,所述避碰壳前侧设有避碰条,所述机器人底壳靠近避碰壳一侧设有避碰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利用避碰壳触发避碰传感器实现机器人急停动作,有效提高机器人移动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移动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撞,一方面机器人发生碰撞会使机器人内部传感器或软件出现问题,导致机器人失去控制,另一方面机器人外壳撞到墙上或障碍物上会有较大损坏,如果撞到人则会使人身发生危险。但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移动路径和环境也愈发多样,如何实现机器人避免碰撞是设计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且从成本角度考虑,机器人避碰结构又不能太过复杂,这样又会导致机器人生产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利用避碰壳触发避碰传感器实现机器人急停动作,有效提高机器人移动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包括避碰壳、弹片和避碰传感器,避碰壳可移动地设于机器人底壳一侧,且所述避碰壳与机器人底壳之间设有弹片,所述避碰壳前侧设有避碰条,所述机器人底壳靠近避碰壳一侧设有避碰传感器。
所述避碰壳上设有挂钩,机器人底壳上设有凹口,且所述挂钩与对应的凹口挂接。
所述机器人底壳靠近避碰壳一侧均布设有多个避碰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利用避碰壳触发避碰传感器实现机器人急停动作,有效提高机器人移动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在避碰壳和机器人底壳之间设置弹片实现避碰壳挤压和回弹,结构简单可靠。
3、本实用新型在避碰壳上设有橡胶制成的避碰条起到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避碰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器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为避碰壳,2为避碰条,3为机器人底壳,4为避碰传感器,5为弹片,6为挂钩,7为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避碰壳1、弹片5和避碰传感器4,所述避碰壳1上设有挂钩6,机器人底壳3上设有凹口7,所述避碰壳1通过所述挂钩6挂接在对应凹口7上实现与机器人底壳3连接,然后再在机器人底壳3上安装底盘上壳,使避碰壳1不会掉出,所述挂钩6具有一定长度,这样可以使避免壳1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在所述避碰壳1前侧设有橡胶制成的避碰条2,在所述避碰壳1与机器人底壳3之间设有弹片5,且所述弹片5和避碰传感器4均设于机器人底壳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机器人前进遇到障碍时,障碍物碰撞避碰壳1上的避碰条2,并挤压使避碰壳1整体向机器人底壳3中心运动,进而使得避碰壳1碰撞到避碰传感器4使其触发发出信号给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立刻停止前进,这样便起到了急停的作用,而在触发停止运动之后,避碰壳1在所述弹片5的作用下会回弹到初始位置,而避碰条2可以有效保护机器人不受到碰撞损坏,而且可以保护人身安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四个避碰传感器4均布在机器人底壳3靠近避碰壳1一侧,所述避碰传感器4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49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式测距仪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轴向磁场的旋转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