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55146.1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9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祝传林;叶坤;夏鹏华;蒋涛涛;孙建国;张辉;王涛;舒飞;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06 | 分类号: | C03B18/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叶濛濛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边机 水平 横梁 自动化 拆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横向移动机构、支撑底座、翻转装置、传动组件、第一丝杆升降机构和第二丝杆升降机构;移动小车内部中空;横向移动机构固定在移动小车上;支撑底座固定在横向移动机构顶部;翻转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装置对称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表面两端中部,用以翻转水平横梁;丝杆升降机构、第二丝杆升降机构对称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调整水平横梁的安装高度;传动组件固定在支撑底座上表面中部,用以驱动第一丝杆升降机构和第二丝杆升降机构同时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水平横梁的损伤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拉边机作为浮法玻璃工艺中玻璃成型的重要热端设备,其精度调节的好坏,直接对玻璃成型质量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当前拉边机精度调节难度主要集中在:单条线拉边机台数多,精度调节工作重复性、工作量大,人工倒运、翻转带来的安装精度差异性大,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素质要求太高。传统的安装调节方式存在的缺陷:水平横梁装置挂装前需进行180度人工翻转,容易造成齿条面及导轨面的损伤,从而影响精度,且人工叉车挂取安装拉边机水平横梁的安全性差,重复调节性工作量大,造成人工及工期的大量累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水平横梁安装效率的拆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拉边机水平横梁自动化拆装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横向移动机构、支撑底座、翻转装置、传动组件、第一丝杆升降机构和第二丝杆升降机构;所述移动小车内部中空;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固定在移动小车上;所述支撑底座固定在横向移动机构顶部;所述翻转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翻转装置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两端中部,用以翻转水平横梁;所述丝杆升降机构、第二丝杆升降机构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调整水平横梁的安装高度;所述传动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中部,用以驱动第一丝杆升降机构和第二丝杆升降机构同时工作。
优选地,所述移动小车底部四角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移动滚轮。
优选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丝杆、第一丝母、支撑连接板和滑动支撑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移动小车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移动小车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一转动丝杆右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转动丝杆左端与所述移动小车的左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丝母套设在第一转动丝杆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丝杆在其长度方向上螺纹配合;所述支撑连接板下端与所述第一丝母固定,所述滑动支撑板下表面中部与所述支撑连接板上端固定;所述支撑底座下表面与所述滑动支撑板上表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移动小车上表面前后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移动小车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两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支撑板;所述移动小车前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导轨端部固定有第一限位碰撞开关,所述第一限位碰撞开关与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左侧壁接触;所述滑动支撑板下表面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前后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移动小车的前后壁间距。
优选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气缸、第一支撑框架、第二转动电机、转动轴和水平横梁固定件;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左端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一竖直支撑板,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板上表面中部固定;所述第一底板左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且所述第一底板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左侧上端;转动轴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且所述转动轴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竖直支撑板上;所述水平横梁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的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55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津布耐磨性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