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客车用气压盘式后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88752.3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6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桂治国;秦万涛;王有为;边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8 | 分类号: | B60B35/18;B60R17/00;B60K17/08;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客车 气压 后桥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气压盘式后桥总成,包括后桥壳、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轮毂轴承单元、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安装支架、盘式制动器、制动气室及半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轮毂轴承单元设计为预装件,在后桥总成装配时按设定扭矩值紧固轴承内圈后,即可保证轴承游隙处于最佳值,在此最佳游隙内可以保证轴承处于设计寿命;并且,通过在预装时即在轴承空间内一次性充填极压耐高温润滑脂,使用过程中无需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从而实现整车在使用周期内不用维护更换轴承,实现轮边结构的免维护,节省保养费用,增加整车出勤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驱动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客车用气压盘式后桥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道路基础建设的持续发展,人员出行频次逐年上升,在中短途出行中,主要依托客车运输。随着新能源驱动技术的进步,以及及国家对新能源客车鼓励政策的发展,中、短途客运用车型大型化成为客运发展的趋势,客运企业为满足乘客不断提高的乘车体验要求,对整车舒适性、整车行驶噪声的控制也在逐步提高。另外,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研发及应用,主机厂对后桥总成零部件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原结构中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的零部件做到免予维护或延长保养间隔时间。
现有新能源客车用盘式后桥总成的轮边结构一般为:轮毂内设置内轴承、外轴承,轴承游隙调整是在后桥总成安装时人工调整。人工调整的一致性难以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没有预期,仅是设定一个质保期的定期维护周期,要求客户在按维护周期定期拆卸保养、更换润滑脂或轴承。现有新能源客车用鼓式后桥总成需要定期保养轮边、更换油脂及轮毂内、外轴承等工作,维护频次高,保养费用大,整车出勤率低。
另外,现有新能源客车用盘式后桥总成的整车悬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后桥总成的改型时无法满足不同客户对整车悬架的布置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噪声、轮毂轴承免于维护、满足新能源客车需求的气压盘式后桥总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客车用气压盘式后桥总成,包括后桥壳、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轮毂轴承单元、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安装支架、盘式制动器、制动气室及半轴;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设于后桥壳的中部,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安装支架及轮毂轴承单元设于后桥壳的两端,盘式制动器设于盘式制动器安装支架上,制动气室设于盘式制动器上,半轴穿过后桥壳空腔其前端与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的半轴齿轮连接,后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轴承单元上;所述轮毂轴承单元包括轮毂及安装在轮毂内腔中的内轴承、内油封、外轴承及外油封,内、外轴承分别通过其轴承外圈过盈配合压装在轮毂内腔中,内、外轴承的轴承内圈端面相靠,内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另一端面抵靠在后桥壳的台阶面上,外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另一端面通过锁紧螺母紧固在后桥壳上;内油封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轮毂内腔中,油封内圈密封套装在内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外油封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轮毂内腔中,油封内圈密封套装在外轴承的轴承内圈上;由内、外油封密封的空间内填充极压耐高温润滑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轮毂轴承单元设计为预装件,在预装时通过过盈配合预先固定轴承外圈,在后桥总成装配时按设定扭矩值紧固轴承内圈后,即可保证内轴承和外轴承的游隙处于最佳值,在此最佳游隙内可以保证轴承处于设计寿命;并且,在预装时即在轴承空间内一次性充填极压耐高温润滑脂,使用过程中无需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从而实现整车在使用周期内不用维护更换轴承,实现轮边结构的免维护,节省保养费用,增加整车出勤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内、外轴承的轴承内圈通过设于轴承内圈内侧面上的弹性挡圈连接,两轴承内圈连接处的外侧面设有中间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使内、外轴承安装至轮毂上后,转运过程中轴承内圈不会脱落;另一方面中间密封圈的设计可进一步避免轴承空间内润滑脂的泄漏,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88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车电气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油箱加油口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