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太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43392.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7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吴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丰润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H04L12/931;H04Q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邝艳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清湖村宝能科技园9栋9楼I、J、K、***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太网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以太网设备,该以太网设备包括:交换芯片、物理接口收发器和光口,其中,交换芯片包括第一介质相关接口,物理接口收发器包括第二介质相关接口和第一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第一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二介质相关接口连接,光口与所述第一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实现物理层上的光口和电口的转换,拓展交换芯片的使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太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太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以太网芯片一般搭载固定数量的光口或者电口,但是在实际网络架设环境中,对接设备需要的光口或电口数量是随机的,某些场合下需要特殊端口数量的交换设备来组建网络,以便实现网络铺设成本最优化。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交换芯片上固有光口和电口进行相互转换,以满足对接设备电口和光口数量的需求。
然而,常规的技术是使用带各种介质无关接口(MII接口)和光电接口的物理接口收发器(PHY)来实现转换,转换数据需要经过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转换,会需要占用交换芯片上的MII接口,这样交换芯片采用MII接口仅能与有限的其他交换芯片的通讯,限制了交换芯片的使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太网设备,旨在实现物理层上的光口和电口的转换,拓展交换芯片的使用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以太网设备,所述以太网设备包括:
交换芯片,所述交换芯片包括第一介质相关接口;
物理接口收发器,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包括第二介质相关接口和第一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所述第一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二介质相关接口连接;
光口,所述光口与所述第一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以太网设备还包括第一电口,所述交换芯片还包括第一介质无关接口,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还包括第二介质无关接口和第三介质相关接口;
所述第一介质无关接口与所述第二介质无关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介质无关接口和所述第二介质无关接口均为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
可选地,所述以太网设备还包括网络变压器和第二电口;
所述网络变压器包括第四介质相关接口和第五介质相关接口,所述交换芯片还包括第三介质无关接口,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还包括第四介质无关接口和第六介质相关接口;
所述第四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六介质相关接口连接,所述第五介质相关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口连接,所述第三介质无关接口与所述第四介质无关接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介质无关接口和所述第四介质无关接口均为简化千兆介质无关接口。
可选地,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包括第一物理层芯片、第二物理层芯片和第三物理层芯片,所述第二介质相关接口和所述第一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一物理层芯片,所述第二介质无关接口和所述第三介质相关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物理层芯片,所述第四介质无关接口和所述第六介质相关接口均设于所述第三物理层芯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理层芯片、所述第二物理层芯片和所述第三物理层芯片均为AR8033芯片。
可选地,所述物理接口收发器还包括用于指示接口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丰润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丰润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43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人观测无人机图像传输的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