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5090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2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刚;贺建华;韩超;张锋;陈学平;张剑;朱兴虎;姚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43/34 | 分类号: | B29C43/34;B29C43/58;B29C43/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材料 静压 成型 自动 补偿 填料 装置 | ||
1.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料筒抓具组件、升降料台组件(13)、料筒(12)、升降料斗组件、料斗(16)、弹性模具(15)和振动台(14),升降料台组件(13)和振动台(14)安装在机架(1)的一侧内,料筒(12)放置在升降料台组件(13)的上部,弹性模具(15)安装在振动台(14)上,升降料斗组件滑动安装在弹性模具(15)上方的机架(1)上,料斗(16)安装在升降料斗组件上,且料斗(16)的底部出料口与弹性模具(15)的进料口相对,所述料筒抓具组件滑动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用于抓取料筒(12)并将料筒(12)移动至料斗(16)的顶部下料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抓具组件包括第一位移组件、第一安装架、料筒定位盘(22)、抱爪组件和密封罩(29),第一位移组件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第一安装架活动安装在第一位移组件上,料筒定位盘(22)呈圆环形,料筒定位盘(22)的内环用于扣合在料筒(12)上,料筒定位盘(22)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用于抓取料筒(12)的抱爪组件和两个相对设置用于带动料筒定位盘(22)翻转的转轴(23),两个抱爪组件和两个转轴(23)的连线呈十字,密封罩(29)呈漏斗形,密封罩(29)的大端与料筒定位盘(22)密封连接,密封罩(29)的小端连接有竖直出料段(27),所述竖直出料段(27)设置有阀板(35)组件,料筒定位盘(22)通过两侧设置的转轴(23)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架上,且其中一侧的转轴(23)与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的旋转电机(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爪组件包括气缸(24)、与料筒(12)侧壁相配合的弧形压头(25)和防静电胶垫(26),气缸(24)安装在料筒定位盘(22)的下部,弧形压头(25)安装在气缸(24)的伸缩杆上,防静电胶垫(26)安装在弧形压头(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组件包括两根第一滑轨(4)、两根连接杆(5)、两根支撑杆、平移电机(6)、第一螺杆(8)、第一螺母(28)和第一轴承座(7),两根第一滑轨(4)通过两根连接杆(5)水平的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两根支撑杆分别固定在机架(1)和连接杆(5)之间,平移电机(6)固定在其中的一根连接杆(5)上,第一轴承座(7)相对的固定在另一根连接杆(5)上,第一螺杆(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轴承座(7)内,第一螺杆(8)的另一端与平移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第一螺母(28)螺接在螺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顶架(3)和垂直于顶架(3)连接且安装在第一螺杆(8)两侧的两个安装臂(2),顶架(3)安装在第一螺母(28)上,顶架(3)的两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上,其中一个转轴(23)轴连接在一个安装臂(2)内,另一个转轴(23)贯穿轴连接在另一个安装臂(2)上,且与设置在安装臂(2)上的旋转电机(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含能材料等静压成型的自动补偿填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35)组件包括阀板(35)、弹簧(38)、锁止杆(36)和导向固定腔(37),阀板(35)呈锥面且阀板(35)的外缘直径大于密封罩(29)的小端的直径,导向固定腔(37)固定在竖直出料段(27)的侧壁上,锁止杆(36)滑动连接在导向固定腔(37)内,锁止杆(36)的顶部固定在阀板(35)的底部,锁止杆(36)的底部设有卡台(33),弹簧(38)位于导向固定腔(37)内,且弹簧(38)通过卡台(33)套设在锁止杆(3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509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度和焦距可调的车用阅读灯
- 下一篇:一种耐震阻漏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