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7839.9 | 申请日: | 2019-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河津泰幸;中本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4/60 | 分类号: | B29C44/60;B29C44/54;B29C44/56;B32B5/18;C08J9/228;C08J9/36;B29K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洋;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成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该发泡成型体包含树脂且具备表面层、压缩变形层以及发泡层,其特征在于,上述表面层的厚度为0.1~5.0mm;上述压缩变形层位于上述表面层与上述发泡层之间;构成上述压缩变形层的发泡颗粒的平均H/L为0.5以下(H为压缩方向长度,L为与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构成上述发泡层的发泡颗粒的发泡倍率为3.0倍以上且小于30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树脂形成的发泡成型体作为现有的实心树脂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替代材料被用作汽车或电子设备的部件、容器的结构材料。作为这些发泡成型体的特点,有低密度、高绝热性、缓冲性,主要是这些特性得到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这些发泡成型体由于为低密度,因此耐冲击性、耐擦伤性比不上现有的实心树脂材料,应用范围一直以来受到限制。
另外,发泡成型体通过珠粒发泡成型法、挤出发泡成型法而形成,分别形成有珠粒发泡颗粒熔合而成的珠粒痕迹、转印了发泡成型时所投入的水蒸气孔的结构的表面,不能表现出实心树脂材料所具有的表面平滑。
作为对发泡成型体赋予耐冲击性、耐擦伤性的方法,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将发泡成型体表面熔融来形成无发泡层的方法。其中公开了以下内容:该表面熔融成型法中,利用经加热的金属板或者经加热的模具将发泡层的表面熔融,通过珠粒发泡压力或者来自外部的加压而成型出一定厚度的无发泡层,改善表面的耐划伤性和刚性,得到设计面。
另外,作为赋予表面平滑性的方法,已知有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在发泡成型体表面形成压缩层的方法。其中公开了以下内容:该方法中,通过在表面形成压缩层,强度增高,表面平滑,外观品质变好。
另外,作为赋予美观性的方法,公开了如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与表皮材料组合并在表皮材料与发泡层的界面形成压缩层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85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67485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08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法中,形成无发泡层后的表面由于在形成无发泡层的熔融时的热传导而被同时加热至无发泡层的下部的发泡层,在冷却时该发泡成型体会发生收缩变形。因此,在发泡成型体表面得不到充分的模具追随性,得不到高级的质感。
另外,通过专利文献2所述的压缩层的形成可得到良好的表面平滑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未形成熔融层,因此构成发泡层的预发泡颗粒间的界面的龟甲花纹残留在发泡成型体表面,模具追随性显著降低。另外,在存在于预发泡颗粒的内部的气泡的影响下,发泡层外观的光散射性增强,得不到光泽面,因此发泡成型体表面得不到充分的美观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与表皮材料组合的情况下,若使用纤维增强材料、装饰膜、无纺布等厚度薄的表皮材料,则模具追随性差的发泡成型体表面的起伏或预发泡颗粒花纹等的凹凸会转印至表皮材料,具有表皮材料所具有的质感降低的问题。
另外,进行在常规的热压下使发泡体表面熔融同时进行压缩来形成表面层和压缩变形层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表面层的预热,包含空气的压缩变形层在冷却时会发生收缩和变形,因此得不到平滑的表面层,具有经设计的表面(下文中称为“设计面”)的模具追随性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发泡成型体,其难以利用现有的成型加工得到,表面平滑性高,设计面的模具追随性优异,并且刚性也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78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草属F1杂交种及其利用
- 下一篇:侧链路数据重传的方法及其接收用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