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8917.7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0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F·哈默施蒂尔;C·拉贝尔;M·芬肯策勒;M·勒尔;M·阿朔夫;F·福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12 | 分类号: | F16D13/12;F16D13/56;F16D13/5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韩长永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动车 动力 总成 系统 摩擦 离合器 | ||
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1),具有:输入件(2),其带有可通过至少一个驱动马达围绕旋转轴(3)旋转的外摩擦片支架(4),其中在外摩擦片支架(4)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外摩擦片(5);输出件(6),其带有支架(7)以及与支架(7)分离的内摩擦片支架(8),其中在内摩擦片支架(8)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内摩擦片(9);至少一个弹簧装置(10),通过其可夹紧所述至少一个外摩擦片(5)和所述至少一个内摩擦片(9),以便利用压紧力闭合摩擦离合器(1);间隔摩擦片(11),其与支架(7)形状配合连接,并借助其将所述至少一个外摩擦片(5)和所述至少一个内摩擦片(9)沿轴向(12)与支架(7)隔开;以及至少一个板簧(13),其与间隔摩擦片(11)和支架(7)连接,使所述至少一个板簧(13)在通过驱动马达传导扭矩时利用增强力增强压紧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在机动车,例如轿车、载货车或摩托车的动力总成系统中用于补偿传动转速和变速器转速,尤其是在机动车起步过程中。
背景技术
在驱动马达牵引模式中闭合摩擦片式离合器时,在摩擦片和摩擦片支架之间的齿接中由于摩擦离合器中的传输力矩增加而形成摩擦力,该摩擦力反作用于摩擦离合器中通过碟形弹簧产生的压紧力。因此,该摩擦力造成摩擦离合器中的压紧力损失。当摩擦离合器中的操纵力不变时该压紧力损失会降低可传输的扭矩,从而降低摩擦离合器的效率。为了能够通过摩擦离合器可靠传输规定的驱动马达扭矩,必须考虑并补偿这些损失。这通过相应提高压紧力来实现,对于没有增强功能的摩擦离合器,这会随之增加摩擦离合器的操纵力。这种情况可能与允许的最大摩擦离合器操纵力和结构空间规定存在冲突。
已知应用于既用内燃机也用电机驱动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机动车的干式摩擦离合器不具有相应的压紧力增强功能。所需要的压紧力仅由碟形弹簧生成,其大小又受到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执行器的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解决就现有技术而言所述的问题,尤其是提供一种用于特别是混合驱动车辆的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在这种离合器中可补偿压紧力损失。
该任务通过符合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摩擦离合器完成。摩擦离合器的其他有益的具体实施方式在表述的相关权利要求中给出。需注意的是,在相关权利要求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合理的任意方式相互组合,并定义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权利要求书中给出的特征在说明书中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和阐述,其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为此做出了贡献,该摩擦离合器至少具有以下组件:
-输入件,其带有一个可通过至少一个驱动马达围绕旋转轴旋转的外摩擦片支架,其中在外摩擦片支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外摩擦片;
-输出件,其带有支架以及与支架分开的内摩擦片支架的输出件,其中在内摩擦片支架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内摩擦片;
-至少一个弹簧装置,通过其可夹紧至少一个外摩擦片和至少一个内摩擦片,以便通过压紧力闭合摩擦离合器;
-间隔摩擦片,其与支架形状配合连接,并借助其将所述至少一个外摩擦片和所述至少一个内摩擦片沿轴向与支架隔开;以及
-至少一个板簧,其与内摩擦片支架和支架连接,使所述至少一个板簧在驱动马达传导扭矩时利用增强力增强压紧力。
建议的(干式)摩擦离合器,优选干式摩擦片式离合器,规定用于机动车,例如轿车、载货车和/或摩托车的动力总成系统。此类车辆通常有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车辆的驱动马达。所述至少一个驱动马达尤其可以为既有内燃机又有至少一个电机用于驱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所述至少一个电机可例如使用24V(伏特)或48V的工作电压运行。另外,此类机动车通常具有变速器。该变速器可设计为例如自动变速器或由驾驶员手动换挡的手动变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8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