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2541.7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9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朗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F16C17/10 | 分类号: | F16C17/10;F02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王莉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构造(S),具备插通部件(20),该插通部件(20)在与轴(8)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插通于轴承壳体(壳体)(2)的销孔(插通孔)(2d)内,一端侧插通于主体部(7a)中的一对径向轴承面之间,另一端侧插通于插通孔中,并且形成有从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贯通孔(20a)。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轴支承轴的轴承构造。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8年2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21039号的优先权的利益,并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轴承构造具备轴承壳体和半浮动轴承。半浮动轴承收纳在轴承壳体的轴承孔内。专利文献1的半浮动轴承具有环状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两个径向轴承面。两个径向轴承面在轴向上分离。主体部在两个径向轴承面之间形成油孔。
油孔使润滑油从主体部的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导入。被导入到主体部的内周面侧的润滑油润滑径向轴承面。主体部在轴向的两端面形成推力轴承面。润滑径向轴承面后的润滑油润滑推力轴承面。
并且,在主体部形成连通孔。连通孔的入口端在主体部的外周面开口。连通孔的出口端在主体部的推力轴承面中的轴的径向的最内侧开口。连通孔使润滑油从主体部的外周面侧向推力轴承面侧导入。由此,抑制从径向轴承面侧向推力轴承面侧移动的润滑油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82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润滑油通过油孔之后润滑径向轴承面。润滑径向轴承面后的润滑油润滑推力轴承面。并且,润滑油通过连通孔之后润滑推力轴承面。在该情况下,用于向径向轴承面及推力轴承面双方供给最佳的油量及油温的润滑油来提高轴承的性能的设计变得复杂。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轴承的性能的轴承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轴承构造具备:壳体,其形成有轴承孔,油路在该轴承孔开口;轴承部件,其设于轴承孔,并具有轴插通的主体部;一对径向轴承面,其设于主体部的内周面,并分别位于比油路的开口靠轴的轴向一侧以及靠另一侧的位置;推力轴承面,其设于主体部中的轴的轴向两端面的至少一方;连通孔,其形成于主体部,一端在主体部的外周面开口,另一端在推力轴承面、径向轴承面、或者推力轴承面与径向轴承面之间开口;插通部件,其在与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插通于壳体的插通孔中,一端侧插通于主体部中的一对径向轴承面之间,另一端侧插通于插通孔中,并且形成有从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贯通孔。
主体部也可以具有形成于径向轴承面并沿轴向延伸的槽。
主体部也可以具有形成于推力轴承面并沿主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槽。
主体部也可以还具备与推力轴承面及径向轴承面连续地形成并沿主体部的径向及轴的轴向延伸的槽,且连通孔的另一端在该槽开口。
主体部也可以还具备形成于推力轴承面与径向轴承面之间并沿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槽,且连通孔的另一端在该槽开口。
插通部件也可以由弹性体构成。
主体部的设于轴的涡轮侧的连通孔的个数也可以比主体部的设于轴的压缩机侧的连通孔的个数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轴承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增压器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提取出图1的点划线部分的图。
图3是提取出图2的虚线部分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2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补偿显示器的颜色的电子设备
- 下一篇:弹性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