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尤其是机动车的奥托发动机的方法以及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7355.2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8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G·海;K·霍夫曼;T·舍夫勒;M·斯蒂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10 | 分类号: | F01N3/10;F01N3/20;F01N3/22;F01N3/30;F01N9/00;F01N13/00;F01N13/18;F02D41/00;B01D53/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殷玲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尤其是 机动车 发动机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奥托发动机(10)的方法,其中,空气在绕过奥托发动机(10)的情况下被送入能被奥托发动机(10)的排气流过的排气管(28)中,其中,在奥托发动机(10)以低于化学当量比的燃烧过量空气系数运行时,将该空气在至少一个位于布置在排气管(28)内的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30)的下游且位于在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30)的下游布置在排气管(28)内的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32)的上游的位置(S)处送入排气管(28)中,由此实现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32)的脱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尤其是机动车的奥托(循环)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Ottomotors)的方法,其中,空气在绕过奥托发动机的情况下被送入能被奥托发动机的排气流过的排气管中。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用于运行特别是机动车的奥托发动机的这种方法以及具有这种奥托发动机的机动车早已由一般的现有技术公开。在所述方法中,空气在绕过奥托发动机的情况下被送入可被奥托发动机的排气(废气)流过的排气管中,从而空气被送入或引入流过排气管的排气中。这种空气送入也被称为二次空气吹入/喷射,在此,空气绕过奥托发动机、特别是其例如呈气缸形式的燃烧室。就是说,空气未流过奥托发动机或其燃烧室,而是空气从奥托发动机或其燃烧室旁经过并流入排气管,特别是未参与在燃烧室内进行的燃烧过程。虽然二次空气吹入有助于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在排气管内的催化转化器中的氧化,但未进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除硫。
此外,DE 199 33 029 A1公开了一种在具有直喷机构的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的NOx储存式催化转化器的除硫方法。
燃料中的、尤其是添味气体和润滑剂(如机油)中的硫导致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中毒。在低温度范围内,三元催化转化器吸收硫。脱硫或除硫需要相对高的排气温度,而这例如在高效发动机中和在负荷低时并不存在。在有两个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应用中,此时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靠近发动机固定以在冷起动时快速点火,而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固定在底板中或在商用车的情况下距发动机有一定距离地固定在车架上,第二催化转化器内的排气温度通常不足以实现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充分除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此改进上面所述类型的方法和机动车,使得能够保证尤其排放少的运行。
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下文所述特征的方法以及通过一种具有下文所述特征的机动车来完成。在下文中还说明了具有适当的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为了如此改进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使得可以保证排放很少的运行,本发明规定,将空气在至少一个位于设在排气管内的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下游且位于在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下游设在排气管内的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上游的位置处送入排气管中,而此时奥托发动机特别是在其点火运行中以低于化学当量比/理论配比的燃烧过量空气系数(燃烧空气系数,)运行,由此实现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脱硫。这意味着,空气在绕过奥托发动机、尤其绕过其例如呈气缸形式的燃烧室的情况下被送入排气管中的位置布置在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下游和设在第一三元催化转化器下游的第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上游。奥托发动机的前述点火运行尤其是指,燃烧过程在奥托发动机、特别其燃烧室中进行,借此燃烧过程来驱动也被称为内燃机或燃烧发动机的奥托发动机的例如呈曲轴状的输出轴。点火运行在本发明方法的范围内是低于化学当量比的且因此是浓的(富燃料的、燃料过量的)运行,其也被称为浓运行。低于化学当量比的运行或低于化学当量比的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也称为λ)是指,燃烧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因此,对于采用低于化学当量比的燃烧过量空气系数的奥托发动机运行适用的是λ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7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