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位差膜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9761.2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8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毅;摺出寺浩成;藤井健作;安祐辅;西冈宽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29C48/305;B29C55/04;C08F297/04;B29K25/00;B29L7/00;B29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邵秋雨;刘继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差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位差膜,其由包含共聚物P的树脂C形成,上述共聚物P包含聚合单元A和聚合单元B,该相位差膜包含显现结构性双折射的柱状(Cylinder)的相分离结构,上述相分离结构包含以上述聚合单元A作为主要成分的相(A)和以上述聚合单元B作为主要成分的相(B),该相位差膜满足下述条件(1)或(2)。条件(1):D(A)>D(B)、且f(B)>0.5、且面内方向中提供最大的折射率的方向与上述相分离结构中的柱的取向方向平行。条件(2):D(A)>D(B)、且f(A)>0.5、且面内方向中提供最大的折射率的方向与上述相分离结构中的柱的取向方向正交。在此f(A)、f(B)、D(A)及D(B)如说明书的定义所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位差膜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为了提高其显示品质,有时会设置各种相位差膜。作为相位差膜,开发了具有多层结构的膜(专利文献1、2)、使用了具有层状结构(lamellastructure)的嵌段共聚物的膜(专利文献3)。此外,已知使用树脂形成的光学膜(专利文献4~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13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146924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5-164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1165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43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348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142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第2000/026705号(对应公报:美国专利第656597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15/00529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膜组合了多个层来使其显现期望的光学特性,因此结构复杂、相位差膜的制造成本高、并且生产性也降低。
此外,期望相位差膜的光学特性不会根据透过的光的波长而较大地变化,因此,期望相位差膜具有反向波长色散性。在此,反向波长色散性是指Re(450)/Re(550)1这样的膜的特性。在此,Re(450)是指在波长450nm处测定的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是指在波长550nm处测定的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
因此,需要具有反向波长色散性、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制造的相位差膜;以及制造这样的相位差膜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包含特定的共聚物P的树脂来构成显现结构性双折射的柱状的相分离结构,使相分离结构中的柱的取向方向为规定的方向,由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如下内容:
[1].一种相位差膜,其由包含共聚物P的树脂C形成,上述共聚物P包含聚合单元A和聚合单元B,
上述相位差膜包含显现结构性双折射的柱状的相分离结构,
上述相分离结构包含以上述聚合单元A作为主要成分的相(A)和以上述聚合单元B作为主要成分的相(B),
上述相位差膜满足下述条件(1)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9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