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6290.8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9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裕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谟煜;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侧壁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侧壁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的旋转方向被指定,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从轮胎赤道的一方侧的胎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轮胎赤道交叉的横纹槽与从轮胎赤道的另一方侧的胎面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轮胎赤道交叉的横纹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
各横纹槽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槽部,与轮胎赤道交叉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槽部,从所述第一槽部的一端以比所述第一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并延伸至胎面端为止,所述第一槽部的另一端连通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纹槽的所述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位于比所述横纹槽的胎面端侧的端部靠踩踏侧的位置,
在将从轮胎赤道至胎面端为止的距离设为W、将从轮胎赤道沿轮胎宽度方向分离0.50W的位置与轮胎赤道之间的区域设为内侧区域、将从轮胎赤道沿轮胎宽度方向分离0.50W的位置与胎面端之间的区域设为外侧区域时,以所述内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平均角度比所述外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平均角度小的方式弯曲或弯折所述第二槽部,
在轮胎赤道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形成有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槽部彼此连结的周向细槽,通过所述横纹槽和所述周向细槽划分出多个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包括:中央花纹块,被划分为比所述周向细槽靠轮胎赤道侧;以及胎肩花纹块,被划分为比所述周向细槽靠胎面端侧,在各花纹块的踏面形成有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的浅槽,
形成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所述浅槽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周向细槽,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槽部,形成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所述浅槽朝向轮胎赤道投影时的所述浅槽的投影成分彼此不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浅槽的两端在花纹块内终止,所述浅槽配置于比所述胎肩花纹块的踏面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顶点的位置靠踩踏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80°~100°,形成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所述浅槽包括与轮胎赤道交叉并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的角度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平均角度为35°~45°,形成于所述中央花纹块的所述浅槽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以35°~45°的角度延伸的连通于所述周向细槽的直线状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浅槽在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踩踏侧的外缘分离8mm~12mm的位置沿所述胎肩花纹块的踩踏侧的外缘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各花纹块的所述浅槽的槽深度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纹槽的所述第一槽部的槽深度为所述第二槽部的槽深度的65~7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细槽的槽深度为所述横纹槽的所述第二槽部的槽深度的75%~8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纹槽的所述第二槽部的槽深度为15mm~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胎面部的胎面橡胶的JIS-A硬度为61~70,100%伸长时的模量为2.0MPa~3.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62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