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带粘接性膜的金属端子和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1834.8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5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平木健太;田中润;加藤贵大;高萩敦子;山下力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86 | 分类号: | H01M50/186;H01M50/547;C09J7/35;C09J123/10;C09J123/26;H01G1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狄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端子 用粘接性膜 带粘接性膜 电池 | ||
1.一种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夹置于与电池元件的电极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和封装所述电池元件的包装材料之间,
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包括至少1层的具有聚烯烃骨架的树脂层,
在用差式扫描量热计测定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时,在120℃以上156℃以下的范围观察到熔融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聚烯烃骨架的树脂层包含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时观察到海岛结构的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用以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残存率为40%以上,
该测定方法为:
准备厚度100μm的铝板和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
测定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A(μm);
以所述铝板和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在所述铝板的中心部分重叠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并且,在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之上配置厚度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准备2张比所述铝板的长度长且宽7mm的金属板,覆盖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整个面,从所述铝板和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上下以温度190℃、面压1.27MPa、时间3秒的条件用所述金属板进行加热和加压,从金属粘接性膜剥离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得到所述铝板和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叠层体;
测定进行了该叠层体的加热和加压的部分的厚度B(μm);
根据以下的式子算出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残存率;
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厚度残存率(%)=(厚度B-100)/厚度A×10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流动方向的热收缩率为40%以上95%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用红外分光法对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进行分析时,检测出来自马来酸酐的峰。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聚烯烃骨架的树脂层包含聚丙烯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丙烯层包含嵌段聚丙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丙烯层包含无规聚丙烯。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层由未拉伸聚丙烯构成。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层具有依次叠层有由无规聚丙烯构成的层、由嵌段聚丙烯构成的层和由无规聚丙烯构成的层的叠层结构。
11.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层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时观察到海岛结构,在该海岛结构中,岛部分的面积的比例为5%以上。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聚烯烃骨架的树脂层包含酸改性聚丙烯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酸改性聚丙烯层包含无规基底的酸改性聚丙烯。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用粘接性膜的一侧的表面粗糙度为0.5μ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18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