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阻抗传感器及磁阻抗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3095.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楠田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02 | 分类号: | G01R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阻 传感器 制造 方法 | ||
磁阻抗传感器1A包括:非晶线2;绝缘体层3,形成于非晶线2的外周面;以及X轴线圈6X、Y轴线圈6Y、及Z轴线圈6Z,以螺旋状形成于绝缘体层3的外周面,X轴线圈6X、Y轴线圈6Y、及Z轴线圈6Z由导电层形成,X轴线圈6X、Y轴线圈6Y、及Z轴线圈6Z配置于相互正交的方向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阻抗传感器及磁阻抗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制造磁阻抗传感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磁阻抗(Magneto Impedance,MI)传感器,其包括:包含非晶线(Amorphous wire)的磁性导体;以及经由绝缘体而卷绕于磁性导体的周围的电磁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所述专利文献中记载如下MI传感器:在绝缘体的外周面对包含铜的金属材料进行真空蒸镀而形成金属膜,之后通过选择蚀刻来形成电磁线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81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MI传感器是通常为了以三维(或二维)感测对象物的静态特性或动态特性,而通过如所述现有技术那样将三个(或两个)MI元件相互正交地配置于X、Y、Z方向上来构成。各个MI元件的中心轴使用非晶系的磁性导体,以缠绕所述磁性导体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线圈(拾取线圈)。而且,在磁性导体流动脉冲电流,利用线圈检测其反应。
在所述结构中,由于MI元件自身小,因此组合多个MI元件而安装在基板的作业变得复杂。另外,为了在中心所包括的磁性导体的两端流动脉冲电流,需要将连接在各个两端的配线各别取出到外部。即,例如,在三维的MI传感器中,需要从三个MI元件中的各个磁性导体取出共计六条配线。
另外,在使用半导体工艺的MI元件的情况下,需要将线圈的上部与下部分开形成,因此无法自由地增加匝数。此外,无法使线圈的剖面为圆形,磁性导体与线圈之间的距离不会一定,因此产生了电损耗。
进而,在通过将漆包线等线材缠绕于空芯的圆筒形材料而形成线圈的MI元件的情况下,可比较自由地设定线圈的匝数。但是,在线圈形成后必须插通磁性导体作为芯线,结果产生了芯线与线圈之间的空间,因此产生了电损耗。此种电损耗成为MI元件中的探测精度的偏差的因素,并且成为MI元件的个体差异的原因。
此外,需要从不同的电路向X、Y、Z各方向的磁性导体施加高频脉冲,或将磁性导体彼此在外部加以连接而施加脉冲。但是,在前者中,难以使向各方向的高频脉冲严格地相同,另外,在后者中,输出容易因连接部分的电阻而变动,因此,成为在MI传感器中产生X、Y、Z方向的个体差异的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如以上那样的状况而成,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MI传感器及MI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可简化安装作业,通过在磁性导体与线圈之间不空开空间而使距离一定,可降低电损耗,可抑制各个MI传感器的个体差异及MI传感器在X、Y、Z方向的个体差异的产生。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下构成的MI传感器及MI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例的MI传感器包括:线状的磁性导体;绝缘体层,形成于所述磁性导体的外周面;以及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第三线圈,以螺旋状形成于所述绝缘体层的外周面,且所述MI传感器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由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配置于相互正交的方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3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鲁棒放射治疗计划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具有联接构件的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