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6690.5 | 申请日: | 201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角谷勇人;高桥英介;山口宜久;大林和良;瀧田晋平;间崎耕司;柴沼满;金崎正树;木口拓也;宇田和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J50/70 | 分类号: | H02J50/70;H02J50/12;H02J50/40;H02J50/90;B60L5/00;B60L50/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供电 装置 供电系统 | ||
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100),在车辆(200)的行驶期间以非接触方式向所述车辆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一次线圈(112),所述多个一次线圈设置于道路;以及
送电控制部(150),所述送电控制部将所述多个一次线圈(112)中的一部分的一次线圈作为送电实施线圈使用,并且执行从所述送电实施线圈向装设于所述车辆的二次线圈(212)的送电,
所述送电控制部使用所述多个一次线圈中的与所述送电实施线圈不同的特定的一次线圈,来减小由于向所述实施线圈通电而产生的漏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控制部对与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连接的电路元件进行控制,以使减小所述漏磁通的方向的电流流过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控制部以适于减小所述漏磁通的相位产生流过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的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控制部将流过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的电流设定为小于流过所述送电实施线圈的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还包括对所述漏磁通进行检测的漏磁通检测部(160),
所述送电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漏磁通检测部检测出的漏磁通,对流过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的电流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还包括对所述送电实施线圈与所述二次线圈之间的间隙进行检测的线圈位置检测部(150),
所述送电控制部在从所述多个一次线圈中选择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时,根据所述间隙来确定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与所述送电实施线圈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控制部将向与所述车辆不同的其他车辆执行送电的一次线圈作为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电控制部通过使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的两端短路来减小所述漏磁通。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一次线圈设置有磁性体轭部(214),
所述磁性体轭部具有沿所述多个一次线圈的排列方向以恒定的间距设置的多个切断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部设置在相当于通过向所述一次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磁极的中心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部形成为包括所述切断部的所述磁性体轭部的合成相对导磁率小于100。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一次线圈是由卷绕方向彼此为相反方向且相邻配置的两个线圈构成的DD线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DD线圈的所述两个线圈由两个逆变器分别驱动,
所述特定的一次线圈包括处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前方的前方抵消DD线圈和处于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的后方的后方抵消DD线圈,
所述送电控制部在同时使用所述前方抵消DD线圈和所述后方抵消DD线圈来执行所述漏磁通的减小的情况下,执行通电以使构成所述前方抵消DD线圈的所述两个线圈中的仅一个线圈与构成所述后方抵消DD线圈的所述两个线圈中的仅一个线圈构成N极和S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66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