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衬套和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8564.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3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B60G7/02;B60G9/04;F16F1/387;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衬套 装置 | ||
1.一种悬架衬套(28),其包括内筒(50)、外筒(30)和弹性部件(70),其中,所述内筒(50)和所述外筒(30)被配置在同一轴线(A)上;所述弹性部件(70)介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具有内筒筒部(52)和凸部(54),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内筒筒部向所述内筒的径向外侧突出,
在所述外筒的内周上形成有狭缝(38),
所述外筒具有外筒筒部(34)和引导件(36),其中,所述外筒筒部规定所述外筒的外周形状,所述引导件从所述外筒筒部向中心突出,
所述外筒筒部与所述引导件一体形成,
所述狭缝形成于所述引导件,
所述凸部中包含顶端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狭缝的内部,
所述凸部在与所述悬架衬套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具有一对凸部壁面(56、56),
一对所述凸部壁面分别以所述凸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宽度(W2)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变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狭缝是与所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间隔(W1)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减小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狭缝均沿着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所述宽度的减小率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增加的形状,
所述狭缝是所述间隔的减小率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增加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所述宽度的减小率与距所述轴线的距离无关而恒定的形状;
所述狭缝是所述间隔的减小率与距所述轴线的距离无关而恒定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所述宽度的减小率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减小的形状,
所述狭缝是所述间隔的减小率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减小的形状。
6.一种悬架装置(10),其为通过悬架衬套(28)将左右一对纵臂(14R、14L)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车身(12)的扭力梁式悬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衬套具有内筒(50)、外筒(30)和弹性部件(70),其中,
所述内筒被安装于所述车身,
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被配置在同一轴线(A)上,且被安装于所述纵臂,
所述弹性部件介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
所述内筒具有内筒筒部(52)和凸部(54),其中,所述凸部从所述内筒筒部向所述内筒的径向外侧突出,
在所述外筒的内周上形成有狭缝(38),
所述外筒具有外筒筒部(34)和引导件(36),其中,所述外筒筒部规定所述外筒的外周形状,所述引导件从所述外筒筒部向中心突出,
所述外筒筒部与所述引导件一体形成,
所述狭缝形成于所述引导件,
所述凸部中包含顶端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狭缝的内部,
所述凸部在与所述悬架衬套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具有一对凸部壁面(56、56),
一对所述凸部壁面分别以所述凸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宽度(W2)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变窄的方式倾斜,
所述狭缝是与所述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间隔(W1)随着远离所述轴线而减小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85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烘烤电极
- 下一篇:信号生成装置和信号读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