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2641.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石関徹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3 | 分类号: | B60H1/03;B60H1/22;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林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能顺利地进行装设于车辆的蓄电池及该蓄电池以外的被调温对象的温度调节。包括使热介质循环至蓄电池(55)和行驶用马达(65),并对它们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设备温度调节装置(61)。设备温度调节装置具有:使热介质循环至蓄电池和被调温对象的循环泵(62、63、87);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热介质热交换器(64);使外部气体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67);以及对热介质朝蓄电池和行驶用马达的循环进行控制的三通阀(81~8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式的车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因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显现,以致利用从装设于车辆的蓄电池供给的电力对行驶用马达进行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普及。此外,作为能应用于上述这种车辆的空调装置,开发出如下的空调装置,其包括压缩机、散热器、吸热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通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中散热,并使在该散热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吸热,以对车室内进行制热,通过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散热,并在吸热器中吸热,以对车室内进行制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放电性能下降。此外,若在因自身发热等变成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充放电,则存在劣化会加重,并最终有引起工作不良而发生破损的危险。因而,开发出如下装置,能通过使与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热交换的冷却水(热介质)循环至蓄电池,来对蓄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13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40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以上述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冷却,能防止蓄电池伴随着异常高温而劣化,并且能将蓄电池的废热经由冷却水回收到制冷剂,并有助于车室内的制热,但在需要车室内的制热的例如冬季等低外部气体温度环境下,蓄电池的温度也不易上升,冷却的必要性低,但依然进行冷却的话,会使蓄电池温度过度降低而存在性能下降的危险,并且也几乎无法期待废热回收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车辆还装设有除了蓄电池以外的上述行驶用马达等(蓄电池以外的被调温对象),这些行驶用马达等也被驱动而发热,因此,为了进行稳定的动作需要冷却。此外,行驶用马达等即使比蓄电池的温度更低也能驱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能顺利地进行装设于车辆的蓄电池及其以外的被调温对象的温度调节。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用于使制冷剂散热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吸热器,所述吸热器用于使制冷剂吸热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以及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设置于车室外;以及控制装置,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其特征是,包括设备温度调节装置,所述设备温度调节装置用于使热介质在装设于车辆的蓄电池和所述蓄电池以外的规定的被温度调节对象中循环,以对所述蓄电池和所述被温度调节对象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设备温度调节装置具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用于使热介质循环至蓄电池和被调温对象;制冷剂-热介质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热介质热交换器用于使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并使制冷剂从热介质中吸热;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用于使外部气体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用于对热介质向蓄电池和被调温对象的循环进行控制。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的下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2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