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永生化单核细胞和诱导细胞的抗感染药物、疫苗等的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6313.X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1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宫﨑和雄;山中敦史;冈田稔;千住觉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凯恩技术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5/0784;C12N5/0786;C12N7/00;C12N7/04;C12N15/12;C12Q1/04;G01N33/15;G01N33/50;A61K39/12;A61P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永生 单核 细胞 诱导 感染 药物 疫苗 评价 方法 | ||
1.一种维持培养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
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导入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的单核细胞,或从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步骤;以及,
培养感染的细胞的步骤。
2.一种维持培养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
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导入单核细胞的步骤;
从任意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步骤;
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所得到的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的步骤;以及,
培养感染的细胞的步骤。
3.一种鉴定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传染病治疗药物的方法,其包括:
在被测药物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导入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的单核细胞,或从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步骤;以及,
测定所述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中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感染水平的步骤;
根据测定得到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判定该被测药物是否具有所述传染病治疗效果的步骤;
其中,测定得到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感染水平与所述被测药物不存在的情况下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所述细胞的对照的感染水平比较,前者少时,判定该被测药物具有所述传染病治疗效果。
4.一种制作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变异株的方法,其包括:
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导入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的单核细胞,或从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步骤;以及,
培养感染的单核细胞或所述树突状细胞来增殖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步骤;
从增殖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中分离变异株的步骤。
5.一种制造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疫苗的方法,其包括:
使所述感染性微生物感染导入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的单核细胞,或从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步骤;
培养感染的单核细胞或所述树突状细胞来增殖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步骤;
回收增殖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灭活所回收的所述感染性微生物的步骤。
7.一种从来自单核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感染性微生物的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中分离该感染性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
使导入了选自BMI1基因、EZH2基因、MDM2基因、MDM4基因、HIF1A基因、BCL2基因以及LYL1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基因与cMYC基因的单核细胞,或从所述单核细胞分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与来自所述患者的血液接触的步骤;
培养感染的细胞的步骤;
通过检测和/或鉴定培养细胞中的微生物而确定感染性微生物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核细胞是通过分化诱导人多能干细胞或人造血干细胞得到的细胞,或者是通过从人末梢血分离得到的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多能干细胞是iPS细胞。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通过分化诱导人多能干细胞或人造血干细胞制备单核细胞的步骤,或通过从人末梢血分离来制备单核细胞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凯恩技术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未经迈凯恩技术有限公司;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63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