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夺获阈值测试与相关联的希氏束起搏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1535.0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J.O.曼瓜尔-索托;W.李;N.巴迪;L.C.麦克斯帕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导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A61N1/362;A61N1/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琪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阈值 测试 相关 希氏束 起搏 系统 方法 | ||
使用刺激设备进行希氏束起搏的系统和方法包括使用刺激设备向患者心脏的希氏束施加脉冲。然后,刺激设备测量患者心脏对脉冲的施加的响应,该响应包括患者心脏的心室的响应。刺激设备将心室延迟计算为从脉冲的施加到心室的响应的起始的时间,并且当至少心室延迟超过存储在刺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延迟值时,使用刺激设备的引线向心室递送备用脉冲。例如,存储的延迟可以对应于指示选择性或其他希氏束夺获的先前确定的值。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21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性申请序列号16/138,766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植入式心脏刺激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针对心脏刺激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希氏束起搏的引线,并且包括用于自动识别和实施用于递送希氏束起搏的心脏刺激设备的设置的逻辑。本公开还涉及用于识别和实施用于希氏束起搏的心脏刺激设备设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正常人的心脏中,一般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附近的窦房结构成了发起心脏腔室的节律性电激发的主要自然起搏器。从窦房结出现的心脏搏动传递到两个心房腔室,引起去极化,称为P波,并导致心房腔室收缩。激发脉冲经由房室(AV)结和由希氏的束(也称为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组成的心室传导系统进一步传递到并通过心室,引起去极化和导致的心室腔室收缩。室间隔和心室的去极化一般称为QRS波群,通过心电图(ECG)和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类似设备的使用来观察和测量。
作为老化或疾病结果,这样自然起搏和传导系统的中断可以通过使用植入式心脏刺激设备的人工心脏起搏成功地进行治疗,该植入式心脏刺激设备包括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颤器,以期望的能量和速率经由被植入与心脏组织接触的电极向心脏递送节律性电脉冲或其他抗心律失常疗法。在电脉冲足以诱导相关联的心脏组织的去极化的程度上,心脏组织被称为被夺获,并且导致夺获的最小电脉冲一般被称为夺获阈值。
在大多数个体中,最有效的心脏跳动是由患者自身的自然起搏生理触发的。植入式心脏刺激设备旨在当患者心脏的自然起搏功能失效或行动低效时(诸如分别在窦性停搏和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情况下)或当心脏的传导系统失效或行动低效时(诸如分别在三度和二度(即,莫式II)AV阻滞的情况下)进行填补。在大量心力衰竭患者中,通过AV结和希氏束的自然传导是完整的,心室节律的中断是驻留在左束支和/或右束支的传导障碍的结果。
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扩张与通过心室的延迟传导相关联。因为导致的心脏腔室的同步性差,这样的延迟传导引起衰竭心脏的减小的血流动力学效率。
已发现希氏束的直接刺为各种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改善,包括那些遭受扩张型心肌病但具有正常心室激活的患者。可能受益于希氏束的直接刺激的患者的其他示例包括那些需要永久性心室起搏的具有房室交界(AVJ)消融或三度AV阻滞的患者。因此,当自然传导系统完整时,可以提供心脏腔室的血流动力学最优去极化定时。
因此,所需要的是能够识别用于诱导希氏束夺获的电脉冲和自配置心脏刺激设备的输出设置以输出这样的电脉冲的心脏刺激设备。为了提高心脏刺激设备的效率和操作寿命,将期望心脏刺激设备识别诱导希氏束夺获和随后的心室去极化所必需的最小功率和速率。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用于提供患者心脏的希氏束起搏的方法和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使用刺激设备向患者心脏提供起搏的方法,并且包括使用刺激设备向患者心脏的希氏束施加脉冲。然后,刺激设备测量患者心脏对脉冲的施加的响应,该响应包括患者心脏的心室的响应,并计算心室延迟,心室延迟是从脉冲的施加到心室的响应的起始的时间。然后,当至少心室延迟超过存储在刺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延迟值时,刺激设备通过该设备的引线向心室递送备用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导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先导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1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