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反射调光玻璃构造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5323.X | 申请日: | 2019-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9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M·巴德;奥利弗·法瑞若尔;C·希尔;松田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17/00 | 分类号: | C03C17/00;G02B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调光 玻璃 构造 | ||
一种抗反射调光夹层玻璃构造体,其具有由调光材料层形成的调光功能膜、具有第一透明导电性涂层的第一聚合物基板和具有第二透明导电性涂层的第二聚合物基板。调光功能膜夹持在第一粘接性聚合物中间层和玻璃基板与第二粘接性聚合物中间层和玻璃基板之间。从调光夹层玻璃构造体的至少一侧测量的,在开的(透明)状态下的调光夹层玻璃构造体的总透光率高于50%并且反射率等于或小于13%。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美国的35U.S.C.§1.1 19(b)或其它国家的类似法规,要求2019年1月22日提交的标题为“抗反射调光玻璃构造体”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95,173,以及2018年10月4日提交的标题为“多功能调光膜和包括此类膜的构造体”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41,078的优先权,其二者的全部内容均以其全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调光(例如,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悬浮颗粒装置(SPD)或电致变色)玻璃构造体,和可以用于汽车或建筑窗户的调光玻璃构造体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可以将使用层状玻璃结构的调光玻璃构造体用作,例如但不限于,建筑或车辆窗户,包括能够在用于阻挡例如,可见光、红外线和/或紫外线能量、和/或提供私密的不透明(关(OFF))状态,和用于使得光或某些光穿过构造的透明(开(ON))状态之间选择性地转换的内部隔断或天窗。也可以将某些调光玻璃构造体配置为具有反向模式排列。在设定的关的状态下,调光玻璃构造体是透明的,并且在施加电压的开的状态下,它是不透明的。
使用例如PDLC膜(不限制)的开关功能可以通过将电场施加至玻璃构造体内的调光PDLC材料或层来完成。当使PDLC材料经历施加的电场时,例如遍及PDLC中的聚合物基质而分散的液晶的液滴等离散形成物呈透明状态,因为液晶的长分子轴在电场的方向上排列为向列型(平行的)取向。平行取向提供光穿过的方向。
PDLC材料通常通过引发与液晶混合的单体的聚合,并且然后使聚合物基质固化来形成,导致液晶相分离为介由刚性聚合物骨架的不同的域。
在通常的调光玻璃构造体中,可以将调光材料(例如,PDLC、SPD或电致变色)设置在两个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等聚合物膜之间,其可以在各聚合物膜和调光材料之间涂覆有透明的导电性材料(例如,如氧化铟锡(ITO)等TCO)。可以在PDLC膜的各侧上的至少一个玻璃基板之间层叠包括聚合物膜、透明导电性材料、和任意中间层的PDLC膜。
将电场从连接至透明的导电性材料的电压源施加至调光材料可以将调光材料从关的状态变为完全或部分开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窗户、内部隔断或墙的建筑和运输应用(例如,车辆、飞机、火车、船等)中使用调光玻璃,其中期望从不透明状态改变为透明状态的能力。例如,不透明状态可以优选用于阻挡光和/或提供私密,并且透明状态可以优选用于可见性。PDLC调光玻璃构造体能够使用已知的电源和开关机构在关和开的状态、和部分开的状态之间转换。
包括PDLC构造的调光玻璃可以但不限于用于车辆中的包括在车辆前部的车辆驾驶员和在后部的乘客之间的内部隔断,以提供私密。
用作车辆中的隔断的常规调光夹层玻璃构造体101在图7中示出。具有表面121、122的第一玻璃基板102和具有表面123、124的第二玻璃基板106可以是钠钙硅酸盐玻璃的透明玻璃。
第一和第二粘接性聚合物中间层(103、105)可以是透明色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调光功能膜层104(在图8中详细示出)由两个各自分别粘附至第一和第二玻璃基板(102、106)的粘接性聚合物中间层(103、105)夹持,以完成夹层玻璃构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硝子株式会社,未经中央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5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