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66094.3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5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贵央;伊藤周治;石川公威;田中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A47C7/74;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加热 装置 | ||
对就座于配置在车辆的车辆用座椅(10)的乘员的人体进行制热的座椅加热装置具备辐射加热器(21~24),该辐射加热器配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中的在所述乘员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姿势下与所述乘员的人体非接触的部位,并朝向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所述乘员的人体放射辐射热。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8年10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191137号为基础,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而引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座椅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加热器。该座椅加热器推定与乘员的身体接触的座椅的部位的温度,以使该推定的温度接近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的方式控制加热器的输出。该座椅加热器通过由导线等加热的座椅与乘员的身体的接触部的热传导而向乘员给予制热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1381号公报
另外,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在乘员就座于座椅时,并不是乘员的上半身的全部与座椅接触,乘员的背部的上部等从座椅离开。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的这样的结构中,对于乘员的身体从从座椅离开的部位无法进行充分的制热。此外,也存在如日本特开2013-60200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那样从配置在座椅内的送风机朝向乘员的身体吹送被温度控制后的空气流的装置,但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该装置使空气流与乘员的身体接触,因此会导致乘员感到不爽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即使对于乘员的身体从座椅离开的部位也能够充分地制热而不使乘员感到不爽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对就座在配置于车辆的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人体进行制热的座椅加热装置具备辐射加热器,所述辐射加热器配置于车辆用座椅中的在乘员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姿势下与乘员的人体非接触的部位,并朝向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人体放射辐射热。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配置于车辆用座椅中的在乘员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姿势下与乘员的人体非接触的部位的辐射加热器朝向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人体放射辐射热。因此,即使在乘员的身体从座椅离开的部位也能够充分地制热而不使乘员感到不爽感。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弧的附图标记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乘员就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情形的图。
图3是座椅加热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保护部件的表面的样子的图。
图5是表示辐射加热器的配置区域的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热传导加热器和辐射加热器的输出特性的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框图。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加热装置的辐射加热器的输出特性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60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