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5562.3 | 申请日: | 2019-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贞喆;李知敃;金敏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载 逆变器 外壳 电动汽车 驱动 马达 | ||
1.一种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通过在驱动马达框架(11)与逆变器外壳(20)之间的逆变器结合用支架(30)使逆变器外壳(20)以能够变更位置的方式与驱动马达框架(11)的上部或侧面相结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变器结合用支架(30)包括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在上述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中,第一底部框架(31)及第二底部框架(32)的支撑杆(31a、32a)形成为一体,上述第一底部框架(31)及第二底部框架(32)沿着长度方向与凸缘(15)的周边面和支架(18)的周边面面接触,上述凸缘(15)与上述驱动马达框架(11)的一端相结合,上述支架(18)与上述驱动马达框架(11)的另一端相结合,
在上述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的下部面形成有弧形驱动马达框架周边面接触部(33a),在上述第一底部框架(31)及第二底部框架(32)的左右末端分别形成有向内侧倾斜的固定片(31b、32b),在上述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固定突出片(3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架(18)形成有用于引导从上述逆变器外壳(20)引出的引线(W)的第一引出孔(18b)及第二引出孔(18c),能够在上述第一引出孔(18b)及第二引出孔(18c)中的一个以能够分离的方式插入橡胶材料的临时塞子(18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逆变器结合用支架(30)的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的一侧形成有引线引导孔(33c),上述引线引导孔(33c)与上述支架(18)的第一引出孔(18b)或第二引出孔(18c)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逆变器结合用支架(30)中,在逆变器外壳面接触用框架(33)的前后两端的固定突出片(33b)分别插入具有缓冲力的橡胶材料的弹性部件(310),在上述弹性部件(310)形成有中空部(310a),上述弹性部件(310)的另一端面与逆变器外壳(20)的前后两端的固定支架(20a)的一侧面面接触并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有逆变器外壳的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逆变器外壳(20)内部形成有冷却水循环通道(20-2),在上述逆变器外壳(20)的两端突出形成与上述冷却水循环通道(20-2)相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口(20b)及冷却水排出口(20c),上述驱动马达框架(11)的冷却水排出口(11b)与逆变器外壳(20)的冷却水流入口(20b)通过冷却水软管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摩泰科有限公司,未经纽摩泰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55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